中國經濟時報:中國股市改革應該借鑒商鞅變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12:04 中國經濟時報 | |||||||||
蘇培科 12月19日,中國證監會再次公布了股權分置改革的27家公司名單,刷新了股改以來主板單批數量最高記錄,但不斷提速的股改卻絲毫沒有改變蕭條不堪的股市格局,投資信心未見恢復,炒做權證的投機信心反而倍增,權證交易量屢屢超過A股市場。香港的H股市場走勢與中國經濟的“晴雨表”漸行漸進,而低迷不堪的A股市場逐漸被冷落和邊緣化。國內的投
是要將非流通股簡單地變成流通股,實施全流通改革?是要改《證券法》和《公司法》的法律條文?要改以創新為主的衍生品交易?要改大股東一股獨大的畸形局面?要改指數?還是要改無法融資的市場困境?…… 如果這些改變能讓市場皆大歡喜,能夠調動起市場參與各方的積極性,將調配社會資源的功能發揮出來,讓市場機制徹底起作用,這當然是理想和希望中的股市改革,但如果僅僅從形式上、策略上加以改變,若只是進行非流通股轉變為流通股的“10送3”送股對價,只是為了改變市場暫時的困境和繼續實現融資功能而被迫改革,其不徹底的改革因素會繼續成為將來股市困境的伏筆和歷史難題。 股權分置改革雖然不能只簡單地以股價來論成敗,或不以短期的效益來衡量改革的成敗,但是股權分置改革已經改革了30%的市值,改革進入深水區,市場仍看不到任何積極性、前景仍然繼續渺茫,那就應該認真地反思一下這場改革的路徑和改革的“策略”。 此前,筆者曾多次呼吁中國股市需要治本和大動干戈式的改革,讓不利于市場的因素退出股市的歷史舞臺,讓利益的博弈主體站在平等、“三公”的規則下進行各種市場化博弈。可是,目前“10送3”的股改對價情形時常被一些人指責為國有資產流失,既得利益集團仍在與民爭利,非市場的因素仍然沒有退出市場,博弈主體始終處在不平等、不“三公”的規則下進行畸形的市場交易。同時,低迷的投資信心和火急火了的股改、謀圖“新老劃斷”的司馬昭之心,似乎讓人們更加失望。 主要是這場改革沒有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讓人看不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往往低微的“10送3”被自然除權給徹底吞噬掉,市值變化微乎其微,有些投資者甚至在股改中被套牢,對于這樣的股改,投資者當然信心不足。 這和當年人們曾經歷過的土地改革一樣,大家“打土豪分田地”,最后將利益進行了再分配和游戲規則的徹底改變。如果當初大家打了土豪分不到田地,或者“打完”之后土豪繼續是土豪,無非只是可以將不流通股的土地變成可以高價流通的東西,繼續“一股獨大”,或許當時誰都不敢再繼續打土豪了,土改或許就會成為像股改一樣的結果。 因此,一場改革不光是簡單的形式變化,它應該涉及制度、利益和參與者的積極性等多方面要素,而調動積極性和平衡利益應該是決定改革成敗最為關鍵的因素。 常言道:“人無信而不立,法無信而不施”。股市改革何嘗不是如此,在一個圈錢成“風”、掠奪成“本”、誠信掃地、信心崩潰的市場里,僅僅只局限于將非流通股轉化為流通股、將滯后的法律條文只修改成適合當前游戲規則的條條框框、將股市中不符合市場原則的制度規則照搬為成熟市場的約束條款、將再融資作為“利誘”股改的條件等來實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形式化改革,“不立”、“不施” 、“利好麻痹癥”和市場失靈就不足為奇。 那么,中國股市要改變目前低迷的市場格局、改變萎靡不振的投資信心、改變畸形的股權結構、改變股市中的歷史遺留問題、改變不符合時宜的制度規則……,不妨借鑒一下商鞅變法,可學習其“徙木立信”的精神。 周顯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著名政治改革家衛鞅(商鞅)公布了新法令(商鞅變法),主要內容有三:第一、加強社會治安。實行連坐法,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五家編為“一伍”,十家編為“一什”,互相擔保,互相監視。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檢舉,否則十家一起判罪。檢舉壞人和殺敵人一樣有賞,窩藏壞人和投降敵人一樣處罰。外出必須攜帶憑證,沒有證件各地不準留宿。第二、獎勵發展生產。老百姓努力生產,糧食布帛貢獻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勞役;懶惰和棄農經商的,連同妻子、兒女一起充為官奴。一家有兩個兒子以上,成人以后就要分家,各自交稅,否則一人要交兩份稅。第三、獎勵殺敵立功。官爵大小以在軍事上立功多少為標準。功勞大的封官爵就高,車輛、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賞賜,也都以功勞大小而定;軍事上沒有功勞的,即便有錢也不能過豪華的生活,就是貴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為了確保其新法的推行,商鞅在新法頒布之前,首先向秦國公眾強調“信”——法無信則不能服眾,不能服從則法無以立,于是他以“徙木立信”來立信于民。此舉讓人明白了以賞善罰惡為主要內容的商鞅變法,要真格的。商鞅“徙木立信”變法之后,“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同時,為秦國的綜合國力提升和統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歷經幾年熊市的我國證券市場,除了指數低迷不堪之外,上市公司治理混亂、違規造假、欺詐導致股市信心不足,歷史舊病頻頻涌現,問題接二連三,使得投資者普遍不再信任“狼來了”的市場游戲,并對于管理層出臺的各項舉措都發出疑問,生怕再次陷入“老虎機”式的圈錢圈套,市場公信力大打折扣。對比一下,現在的股市已經處于商鞅變法之前的社會信用環境,人們普遍不信任徙木賞金,對股市、對上市公司、對中介機構等徹底缺乏信任,這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接軌的累贅。在這種情況下的改革,也應該像商鞅變法一樣先立信于股民,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恢復市場投資信心,相互監督、嚴刑峻法、提高違規成本,讓投資者在平等的制度和規則下進行市場化的博弈。 但恢復市場信心絕對不是以利“誘”之,也不是僅依靠形式化的改革和各種政策誘導及權宜之計,更不應該采取“依靠增量、犧牲存量”的改革之法來犧牲市場的基石。一定要以長遠的眼光,不斷糾偏、慎重推進、全面改革,讓股市徹底恢復投資信心和本色功能,使其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