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趙新先莫非真有一種逃不掉的命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4日 09:2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評論員 邵穎波 《財經》雜志近期再曝猛料,“在公眾視線中消失了一年半”的三九集團原董事長趙新先近日被拘留。 相信這個消息能夠立刻勾起不少原來藏在人們心底的那個謎團。去年5月,當時任國
趙新先1985年在深圳創辦了南方制藥廠,經過19年的歷程,企業以日益突飛猛進的并購擴張最終成了直屬國資委的一家龐大企業集團。有超過200億元的總資產、400余家子公司和三家上市公司;涉足藥業、農業、房地產、食品、汽車、旅游等“八大產業”,是國內最大的中藥制造商,連續多年的中國500強企業。但是這些成績以及曾經從眾多慷慨大方的機構那里得來的赫赫聲名并不容易被人記住,人們記著的是他下臺之前集團股東占用25億上市子公司資金的重大違規事件。 報道中談到趙新先涉及的一些重大經濟案件相信很快就會得到證實。在這種情況下來討論趙本人的品行或者他的“蛻變”過程顯然已經沒有太多意義。其實,無論是鋃鐺入獄者、僥幸逃脫者還是平安返鄉者,無論我們從中總結出多么深刻的經驗教訓,我們還是不免會犯同樣的錯誤,錢財有永恒的魔力,每個人都希望追求它,而它卻總是想要反過來控制你,事實總是這樣表現給我們看的。 于是,在經歷了二十多年改革開放之后,我們確立了一種新的觀念,即正當的追求財富不再被看成是一種“錯誤”而是一種權利。這個觀念確立之后,人們的關注焦點轉換成了探討什么是“正當的追求財富”的合理方式。不過,這個巨大的進步并沒有減輕解題的難度。 整整一年的時間,人們為MBO進行爭論。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把大量的專業術語嵌欽他們的理論當中,產權改革也好,國資流失也好,總而言之,這是一場關于在事先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如何分配財富的爭論。顯然郎咸平先生借助平民情緒以及顧雛軍個人的缺陷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至少MBO這種形式下的分配被限制住了。但整個社會的財富在產權模糊前提下還在不斷地增加著,看看三九企業的發展歷程大家就會知道,在不斷投資、兼并、分拆合并以及股權對換等等一系列行動之下,企業的歸屬是如何變得越來越難以厘清的。 現在趙新先的案子被報道出來,以后類似的案件肯定還會不斷產生,這樣的案件無疑還要催促人們對這個老的難題拿出個答案來。 先前人們問到趙新先對MBO的看法,他說過,三九是我做大的,MBO是多此一舉。再后來談到產權明晰的問題,他說這個問題應該不是他考慮的,而是他的婆婆要考慮的。很清楚,這時候他已經想到自己干了一輩子了,是應該有人給他結賬的時候了。 應該承認有這種愿望是一種很自然的事,就和每一位普通的工人到了退休年齡時一樣。可惜的是,這個社會還沒有準備好一套辦法來給這些特殊的少數人結賬。總有人告訴我們什么辦法不能用,但什么辦法能用卻說不出來,而且,關于國企產權改革這一塊,雖說是中國的特殊國情,但終歸是不能回避的。 趙新先在法律上的問題會逐漸描繪清楚,是悲是喜終歸都是個案。人們完全可以當成一時的新聞事件來處理消化,但是,真要如此處理消化了,對我們自己來說是不是也顯得太麻木了呢?說到底,我們每個人,無論本事大小,實際貢獻大小,都想在一個公平的合約簽訂之后再工作。都希望這個合約對自己的付出有一個清晰的回報承諾。不然的話,難保有人不在半途中找一個合適機會做出些違法的事情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