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權證權利:拓寬股改創新之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5日 14:21 證券時報 | |||||||||
德邦證券研究所 吳謙 隨著股改的全面鋪開和縱深推進,除了送股、派現的主流支付對價模式外,也涌現出很多創新的股改方案。其中尤其為人矚目的是滬深兩個交易所推出的權證,不僅是作為非流通股股東支付給流通股股東對價的一部分,同時也打開了我國證券市場衍生產品的大門。目前推出的權證類型涵蓋了美式、歐式及百慕大式等主要形式,但是由于交易所對上市公司
類權證權利不能單獨交易 “類權證權利”是一種以契約為表現形式的財產權利,有價值而沒有價格,其價值只能依附于股票流通中才能得以實現,但其本身不能單獨交易。其特征是多方雙務法律行為,其中多方是指權利義務的當事人既包括上市公司股改的支付對價義務人,又包括廣大的流通股股東;雙務是指其所包含的權利義務僅限于在對價支付義務人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由于“類權證權利”本身沒有價格及其對于相應股票具有依附性,因此在流通股股東之間不因轉讓附有"類權證權利"的股票而產生除股票交易本身之外的其他權利義務。 權證作為一種有價證券可以上市交易,具有價值的同時也具有價格。上市的權證作為一種在資本市場上可自由交易的金融衍生產品,具有有價證券的全部法律特征,即第一,證券的產權性。擁有證券就意味著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利。第二,證券的收益性。證券的收益性是指持有證券本身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收益,這是投資者轉讓資本使用權的回報。第三,證券的流通性。又稱變現性。證券的流通是通過承兌、貼現、交易實現的。第四,證券的風險性。是指證券持有者面臨著預期投資收益不能實現,甚至使本金也受到損失的可能。除此之外,權證的價格波動幅度高于標的證券,從這個意義上說,權證是一種風險和收益都相對較高的金融品種。 類權證權利在股改方案中的實踐價值 首先,“類權證權利”可以巧妙繞開發行權證的嚴格限制。因此在股改中的應用空間還是很大的。已完成股改的農產品,其有條件回售承諾可視為存續期為1年,行權價格為4.25元,結算方式為股票給付方式的百慕大式認沽權利。 其次,為均衡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又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一方面,對于非流通股股東而言,豐富了控股股東增持流通股的內涵。G寶鋼、G廣控、G上汽控股股東履行增持承諾后,股價節節敗退,不僅嚴重影響了控股股東增持的意愿,也使增持承諾對于流通股股東而言成為無效承諾。同時,認沽權利則為大股東增持開辟了新的增持模式。 另一方面,認沽權利作為對價的一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股價。對于流通股而言,無疑提供了一種股票的價格預期,雖然對穩定股價的效果不會太明顯,但由于可以加大流通股東之間的博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股改對股價的沖擊,有助于實現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共贏的局面。 股改后上市公司二級市場的走勢應值得我們深刻思考:到底多送股就一定意味著對流通股股東的補償越多嗎?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股改就是送股,對價就是兌股數,送股是唯一能讓投資者得到實惠的手段”,因此往往以非流通股股東的“送出率”來衡量上市公司股改的誠意。但是如果高送股以后股價持續下跌,由于股價下跌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遠遠大于流通股股東由于送股得到的補償,流通權溢價也沒有得到實現,那么最終可能造成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雙輸的局面。而任何一場改革,只有實現“多贏”,才能稱改革取得了成功。因此,股改成敗的關鍵不是送股股數,而是價格預期。明確投資人在股改中謀求的是價格盈利而不是股數,股數增加帶來的利益只有在超過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時,才有意義。 相信隨著股改的縱深推進,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推出更加創新的對價方式。在這場宏偉的股權分置改革中,要謀求流通股股東、非流通股股東、上市公司、資本市場,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共贏,才能說這場改革是成功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