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泉:再談炸彈與黃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3日 18:01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作者:方泉 截至6月30日,豐原生化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合計持股1923萬股,占總股本的9.43%。其中富國動態平衡基金持有446萬股;往下依次為4家QFII,共持991萬股;最后是漢鼎基金和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分別為70萬股和65萬股,顯然是非重要的配置性持有。6月30日豐原生化的股價為4.56元。到9月30日,豐原生化前十大流通股合計持股升至6080萬股,占總股
6月30日深成指為2760點,9月30日深成指為2903點,三個月的漲幅為0.05%;而三個月內豐原生化的漲幅為54%!市場總是對的,三個月內大市低迷不振是有道理的,三個月內豐原生化持續上漲是有道理的;并且11月7日,深成指跌至2686點而豐原生化股改后復權漲至8.6元以上,也是有道理的。作用于大市或豐原生化背后的基本面“道理”恕不贅述,而這表象反映出的機構投資行為的差異頗值得玩味。 我們知道,經過四年多熊市的洗禮,投資基金成了市場的投資主體,還有總規模數百億的QFII資金,和少量私募基金。投資基金的多空判斷直接影響著大市的漲跌。囿于種種約束,評價投資基金成敗的標準主要是兩條。其一是能否跑贏指數,若跑不贏時大失“專業理財”水準,面臨被大量贖回的壓力。由此基金經理們趨同地選擇穩定性強、市值大的股票,所選股票本身就決定指數,多數基金跑贏大市并不難,因而他們的操作思路主要是“隨大流”;其二是能否跑贏其他基金,由于關涉身家性命,他們研究同行的投資動向甚于研究大勢,他們總企圖比同行早些建倉,又比同行早些減倉。一般不敢買同行不會跟進的品種。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博弈總是懶墮和被動的。他們一般沒有眼光提前發現價值,即使發現了也得考慮同行何時會跟進。像6月30日以前,買入豐原生化的主要是QFII資金,在國際原油價格飛漲和中國已經確定發展循環經濟的背景下,QFII就有眼光發現并介入豐原生化。到9月30日,對替代能源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后,資金開始大量介入,且持股總量翻倍;而4家QFII只剩一家。大家都買,至少可以互相“壯膽”。但到11月15日豐原生化放量跌停,而且從上午11時開始逐漸加大放量,顯然是基金的“默契”打破,你跑我也賣,你跑10萬股,我跑20萬股……互相“壯膽”轉化為互相“威脅”。“壯膽”時股價可以漲停,“威脅”時當然也會跌停。基金選擇一只股票的理由到底是什么?顯然他們聲稱的基本面不是決定性因素。 因而我們說,在以中國特色的公募基金為投資主體的股市中,“炸彈”經常是他們議論出來的,這“炸彈”從一開始就潛埋在基金經理們的“心底”,指望他們發現“黃金”無異于椽木求魚,即使是“黃金”,在他們蜂擁爭購下,也極可能物超所值。怪基金經理本人嗎?當然不是。問題出在投資主體的單一化上,即所謂市場的流動力提供機制嚴重缺失。 炸彈是虛擬的,黃金是真實的。不是說“是金子總會發光”嗎?咱自己下功夫找黃金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