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要防高管自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7日 09:04 中國經濟時報 | |||||||||
■張煒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規范意見》試行 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啟動。此舉有助于規范當前上市公司五花八門的高管激勵計劃,充分調動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及員工的積極性,通過激勵來促進管理層忠誠于上市公司。
實施股權激勵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需要,讓經營者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權,可以把經營者的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聯系在一起,激發經營者通過提升企業的長期價值來增加自己的財富。而且,股權激勵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代理問題,有利于減少委托人的監督支出,從而減少代理成本。在此次《意見》發布之前,已有30多家實施股改的上市公司同時推出了股權激勵方案。例如,G中信股改中由全體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同時提供總量為3000萬股的股票作為實行股權激勵機制所需股票的來源。上市公司管理層對股權激勵表現出濃厚興趣,G中化董事長羅東江坦言,推出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推動機制創新正是G中化的“改革沖動點”。 然而,股權激勵同樣是把“雙刃劍”,實施了股權激勵未必等于上市公司高管從此能把公司業績干好。作為中小股東,不是不愿意看到上市公司高管獲得高薪激勵,而是反對高管借股權激勵“自肥”。公司業績出現下滑,高管卻照拿激勵,中小股東勢必有意見。顧雛軍一邊掏空上市公司導致科龍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業績大跌,一邊享有高達600萬元的年薪,曾被視作高管薪酬制度的一大諷刺。實施股權激勵同樣可能出現“顧雛軍式薪酬諷刺”,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對股權激勵的約束作用視而不見,只把股權激勵當作個人利益再分配,甚至是“補充薪酬”。 問題在于經營層怎樣才有資格獲得股權激勵?《意見》規定,“激勵對象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上市公司應當建立績效考核體系和考核辦法,以績效考核指標為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條件。”另外,上市公司應當在股權激勵計劃中做出明確規定或說明的事項包括:“激勵對象獲授權益及/或行權的條件,如績效考核指標條件等”。對此,有法律界人士提出,究竟什么樣的業績才能享受股權激勵?不能由上市公司自己說了算,而應該有制度上的規定。這顯然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業績考核由上市公司說了算,豈不是高管自己給業績考核出考題,其結果可想而知。如果解決不好績效考核指標的客觀公正性,不能由績效考核發揮應有的約束作用,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作用勢必被嚴重沖淡,股權激勵計劃有可能退化成簡單的高管持股計劃。“顧雛軍式薪酬諷刺”產生的根源,就在于薪酬沒有與績效考核掛鉤。 股權激勵合理公正與否?激勵作用有效與否?對于獨立董事制度將是考驗。《意見》規定,“獨立董事應當就股權激勵計劃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是否存在明顯損害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發表獨立意見。”上市公司董事會下設的薪酬與考核委員會負責擬定股權激勵計劃草案,而獨立董事是其中主要成員。如果獨立董事不獨立,高管玩貓膩就有機可趁。事實上,在信息披露存在諸多“盲區”的情況下,獨立董事是比較可能發現股權激勵計劃問題的外部人士。但是,國內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口碑不佳,中小股東大多懷疑獨立董事只是擺設。由上市公司高管對其補貼說了算的獨立董事,敢對高管的股權激勵計劃認真挑刺嗎? 一言以蔽之,績效考核掛鉤和獨立董事把關,兩者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形同虛設都可能使股權激勵的作用大打折扣。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