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等:上市公司競爭力弱在哪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6日 06:0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最近發布的2005年中國企業競爭力監測報告中提出了結論性的觀點,我國上市公司的總體競爭力不如非上市公司。這一結論與長期以來對上市公司的評判大相徑庭。 公司治理因素的缺失
影響我國上市公司競爭力下滑的因素有很多,但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目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仍然低下,這必將阻礙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股權結構的不合理,是造成上市公司競爭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主流經濟學理論均認為股權結構與公司的經營業績間存在著倒U型的關系:股權過于集中或過于分散都不利于公司經營業績的提高。股權過于集中會使控股股東對公司享有絕對的經營權和決策權。由于缺乏對大股東有力的監督和制約,大股東便有動機和可能損害上市公司以及廣大中小股東的合法利益。據統計在股改前,國有或國有法人股為第一大股東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總數的90%左右,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也在六成以上。一股獨大的現象直接導致了公司內部治理問題重重:一是公司內部權力制衡機制不合理。控股股東在公司占有較大的股票份額因而擁有公司實際的控制權,大部分董事會成員是由大股東任命安排,直接代表著大股東的利益。董事會和管理層只能對大股東步亦步趨,唯命是從,其功能最終必然弱化而難以發揮應有的監督職能。公司內部缺乏能與之抗衡的機構從而使控股股東能夠隨心所欲而不受監督和制約,這方面的典型案例不勝枚舉;二是內部人控制現象非常嚴重。我國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企改制而來,所有者的缺位使得董事會很大程度上是大股東的代理人,對管理層的監督演變為自己對自己的監督,公司的實際經營權被內部人控制和掌握著,由于代理人的有限理性使董事會和管理層為追求自身利益而違背了全體股東以及公司的整體利益;三是獨立董事制度難以發揮作用。雖然上市公司已逐步建立了獨立董事制度,但由于公司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獨立董事在提名、薪酬福利等方面均由內部人決定,所以目前獨立董事制度還未能發揮出應有的監督和評價的功效。 另一方面,由于約束激勵機制的不完善,也造成上市公司競爭力低下。在股改前,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制度性割裂造成了我國股票市場的流動性較差,惡意收購很難發生,所以基本不存在公司控制權轉移對經營者形成的壓力;公司經理人的市場也不夠完善,經理人的流動性也較差,許多國企還是通過行政任命而不是經理人市場來選拔經營者。所以目前基本不存在外部市場對經營者的有效約束。而激勵機制同樣令人失望。經營者的報酬總體上偏低,這點國有企業表現得更為明顯:薪酬結構單一,主要還是采用工資+獎金+福利的老模式,由于缺乏長期性的激勵手段,經營者過分注重短期盈利指標而忽視甚至犧牲公司的長期利益,經營者薪酬與公司業績的弱相關顯然不利于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上市公司的整體競爭力水平相對非上市公司卻處于下風,這不能不讓人對其深思。從公司治理的角度看,我國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雖然近年來有所改進,但依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這成為制約上市公司競爭力發展的主要因素。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建設仍任重而道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仔細分析一下我們上市公司的來源與現狀就不難發現,出現上市公司競爭力不如非上市公司這種情況,絕非偶然。 首先,從上市公司的來源看,它們并非真的都是優秀公司。眾所周知,我國當初設立股市的目的,就是為國企脫貧解困服務的,上市公司質量根本就無從保證,上市公司上市后業績變臉的事情屢次發生,以至許多上市公司紛紛踏上了一年績優、二年績平、三年垃圾這樣一個變臉的旅途。上市公司的競爭力不如非上市公司,可以說是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禍根。 其次,上市公司及大股東對股票上市的動機不純。許多企業上市的動機就是為了圈錢,圈取一筆巨資好讓企業過幾年輕松的日子,可以說是這些企業上市的根本目的。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想方設法來掏空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變成自己個人或大股東的利益。實際上,正是在大股東的大力掏空下,一家家的上市公司從優質公司變成了垃圾,最后甚至被迫退市。而這個問題對于那些非上市公司來說顯然是不存在的。 其三,與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還存在一個盲目投資、盲目發展的問題。在企業未上市之前,企業里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都是職工的血汗錢,因此,企業在使用這些資金的時候,決策慎之又慎。然而,上市后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因為股市里的錢來得容易,而且又不需要還本付息,因此企業決策也草率了許多,亂投資、亂上馬,上市公司的競爭力豈有不下降的道理? 皇帝沒有穿衣服 上市公司的競爭力不如非上市公司,這個結論讓長期浸淫在股市中的人感到有點不好理解,但其實冷靜一想,這是一句大實話。只是多年以來,我們聽慣了許多吹捧上市公司的動聽言詞,翻翻一些官員的講話,看看一些媒體的報道,我們經常能看到一籮筐一籮筐的美語錦言,因此習慣性地認為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強于非上市公司。從表象上看似乎是這樣,別的不說,光是有了那一堆用高溢價圈得的真金白銀撐著,上市公司,好像要不牛也難。 但事實偏偏是這樣的無情。如果我們認真地回顧一下這么多年上市公司的發展歷史,那些當時圈進了大筆資金的上市公司,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它們早已淹沒在眾多的股票隊伍里,當年用黃金包裝起來的人造美女已經返璞歸真,有不少正戴著ST的帽子在苦苦掙扎,更有一些早已灰溜溜地退出市場。說到底,出現這樣的情況,排除其中的一些欺詐上市公司,就是因為競爭力弱,即使有了那么多的錢也沒有用。看來,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沒有錢固然是萬萬不能的,但有了錢也不是萬能的啊。 結論已經擺在那里,要分析它的原因,就像是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莎士比亞一樣,眾說紛紜,都會有它的道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重視乃至正視這個現實。多年來,總有不少大師告誡我們要樹立對上市公司的信心,要有長期投資的觀念,許多投資者正是基于這一點才進入了這個市場,但他們在這塊號稱是希望的田野上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不過是跳蚤。試想一下,在一個只是依靠制造一個又一個炫目概念來進行資金搬家游戲,事實上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市場里,除了跟在一些莊家后面拾幾把陳糖爛谷之外,又能有多大的收獲呢?現在總算有人像安徒生童話里那個小孩一樣,說出了皇帝其實沒穿衣服的真相,難道我們還有必要像童話里的那些大人一樣,把虛幻的東西當真的來頂禮膜拜嗎? 作者:勞川 奇李偉 皮海洲 應笑我 (來源:上海證券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