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森林:假如格林科爾是中航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1日 10:01 證券時報 | |||||||||
孫森林 四川長虹從格林科爾手中接掌了美菱電器的股權。這是繼科龍電器之后,格林科爾出售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在顧雛軍出事以后,格林科爾看來是日漸衰微了。 唐萬新、張海、顧雛軍,一個個資本高手,都倒下了。他們為什么紛紛倒下?從民
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他們都是民營企業家。德隆、格林科爾,以及更早之前的腦白金、愛多、三株,都是紅極一時的民營企業,但又都迅速倒下?墒,與它們同時代的一些國企,出了漏子不比它們少,造成的惡劣影響不比它們小,但就是倒不了。對此,我們不能不問一句,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同樣是出了問題,格林科爾倒下了,但中航油就沒倒下。它們的生存環境真的相同嗎?政策真的對它們一視同仁嗎?去年中央政府嚴控鋼鐵行業投資時,用來殺一儆百的是江蘇鐵本———也是民營企業!實際上,每次政策變動時,受沖擊最大的都是民營企業。銀行放松貸款時,首選考慮的是國有企業,然后才是民營企業;緊縮貸款時,首先收回的是民營企業的貸款,然后才是國有企業。當國有企業出現問題以后,政府想是如何挽救;而民營企業出事后,有關方面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撇清關系。試問一句,如果格林科爾是中航油,它的命運還是今天這樣嗎? 身份不同,命運便不同,這種現象只能說明,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民營企業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受歧視的。而這種歧視,這種不公平的經濟環境,極大地制約了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指責民營企業家盲目多元化并非毫無道理,但是,有多少人想過,為什么民企熱衷于多元化?也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產業政策調整對民營資本的沖擊力,看到了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風險,所以他們想用多元化來緩沖產業政策變動帶來的風險。他們為什么鐘情于控制國有資產?也許是因為他們聞到了國有資產身上的特權氣息,急欲把自己也包裝成特權一簇,以便與政府建立更緊密的關系,更容易地獲得銀行貸款。他們為什么醉心于資本運作?也許是因為他們急于把企業做大,增加談判籌碼。由于歧視,由于環境不公,所以他們缺乏安全感。他們放棄了循規蹈矩的發展途徑,急于做大,急于與政府建立千絲萬縷的關系,多少跟想獲得更大的安全感有關。 江湖上有一句話: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德隆、格林科爾最終為自己的不法行為付出了代價。在他們倒下的同時,社會也為它們付出了不少代價。它們留下的教訓絕不僅僅是規范企業行為那么簡單,反思它們從興起到沒落的每一個環節,反思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和改革方向,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