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作家遭遇股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8日 07:05 新京報 | |||||||||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作家似乎與股市是不搭界的。所以,當以描寫改革見長的著名作家周梅森日前委托《大眾證券》發出致全國流通股股東的公開信時,相信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感到一絲驚訝。 從公開信來看,是大股東在股改中表現出的無視廣大中小流通股股東意志和利益的資本強權令周梅森無比憤怒。周不是一般的小股民,而是上市公司金豐投資(資訊 行情 論壇)
按理,全國股民應該趁著股改的良機,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維護自己的利益才是。因為五部委的股改意見賦予了股民對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說不的權力。然而,除了試點期間清華同方(資訊 行情 論壇)的方案被流通股股東否決外,已經試行的方案都被放行通過。而且越到后來,流通股股東對股改方案的投票率也越低。資料顯示,流通股股東投票率僅有30%多一點,重慶路橋(資訊 行情 論壇)甚至創下了12.91%的超低投票率,這說明至少有七成的流通股股東根本沒有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 很多流通股股東清楚地知道,放棄投票意味著有損自己利益的方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加大。他們之所以選擇扮演“沉默的大多數”的角色,其中的原因正如《大眾證券》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投了也沒用”、“程序太復雜”。 中國股市號稱有7000萬股民,從數量上看,絕對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但由于流通股股東是以個體的身份出現的,因此,在和擁有資源、知識,特別是政策與法律優勢的大股東的博弈中,單個股民的力量是弱小的。如果再在股改方案的設計上存在制度和技術的障礙,更不可能去與大股東抗爭。 然而,廣大中小投資者如果還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戰,那么,就不能向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背后的保護者展示維權的意志和決心,從而形成共同的目標。沒有共同目標作支撐,就不會有共同行動,從而企業和大股東也就感受不到來自市場的壓力,可以忽視股民們的愿望和訴求。所以,要提高流通股股東的談判地位和能力,一方面需要國家消除流通股股東維權的制度和技術障礙,降低參與和投票成本。 另一方面,關鍵還是流通股股東自己團結起來,形成一個股市上的壓力集團,真正發揮中小股民人多力量大的優勢。 周梅森的行為是值得尊重的,在全面股改過程中,我們也十分需要周這樣的有社會責任感的有識之士,幫助流通股股東改變弱勢地位,保護其法定權益。 鄧聿文(北京編輯)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