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改革從根本上就不會影響股票市場價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14:32 新民周刊 | |||||||||
一個公司的股價是由其經營業績和前景所決定的,股權分置改革并不能提升其業績,只是在不同股東之間重新劃分利益。因此,股權分置改革從根本上是不會影響股票價格的,再好的對價方案也不會造就牛市,而只能實現某一兩個交易日的繁榮。 撰稿/周洛華
每當股市出現連續下跌的走勢,普通的中小投資人往往就期盼著管理層出臺一些市場原先沒有預見到的重大利好消息。而且股市越是下跌,這樣的預期就越是強烈,而且還有不少投資人非常主觀地認為管理層也承受著股市下跌的巨大壓力。 拋開股市的漲跌不去評論,尚福林最近的講話確實是適時的。其中包括了幾個重點的內容:一是股權分置改革勢在必行;二是政府高度重視股權分置改革。結合他此前有關股權分置改革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表態,市場終于確信了政府推進這次改革的決心。 就管理層的決心來看,中國古代先賢提出的“趨吉避兇”的古老哲理似乎已經不適應新的改革形式了。以中國古人的智慧,對付這樣頗具爭議的難題,擱置是最好的辦法,相信后人比我們有智慧解決這個問題。可喜的是,中國證監會正在以巨大的勇氣和決心,爭取盡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此前市場傳聞的政府主導的平準基金救市以及國有股股東向中小股民大比例支付對價等等許多重大利好消息并沒有兌現。有人開始把股市的下跌歸咎于股權分置改革,認為是這項改革造成的擴容預期導致了股市出現比較大的向下調整。 我從來不認為政府注入巨額資金就能夠挽救中國股市,也不認為股市實現全流通之后會出現牛市。一直以來,我都贊成國有股直接可以向流通股東購買流通權之后,在市場上減持,而不必支付其他的對價。 米勒定理認為:一個公司的股價是由其經營業績和前景所決定的,股權分置改革并不能提升其業績,只是在不同股東之間重新劃分利益。因此,股權分置改革從根本上是不會影響股票價格的,再好的對價方案也不會造就牛市,而只能實現某一兩個交易日的繁榮。 所以,我們根本就不應該指望通過股權分置改革來提升股價。那么,股權分置改革有沒有可能促進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呢?從現在公布的股權分置原則來看,沒有可能。中國的上市公司其實分為兩類: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前者上市的目的是為了給母公司融資,后者上市的目的是為了讓創始人退出。股權分置改革有利于這兩者實現各自的目的。 我一直主張國有上市公司應該完全從母公司剝離出來,實現全流通。其控股股東可以是國資委,也可以是財政部,或者是社保基金,但不再是其原有的母公司或者集團公司。這樣能夠使得該上市公司從此擺脫關聯交易,完全為社會公眾股東的利益服務,而不是為某一個大股東服務。國資委作為出資人,也和其他中小股民一起,從該公司的業績增長中獲得收益。而不是讓集團公司這個大股東從融資中獲利。這就是我一直講的“同股同心”原則。 對于那些控制上市公司的國有控股公司和民營企業的創始人來說,股權分置改革似乎缺少了兩項重要的原則。一是“向上累進減持原則”;二是“流通市值自動平衡原則”。前者規定非流通股的股東只能在流通股價每上升10%以后才能拋售10%的股份。只要股價下跌,這些非流通股就不能拋向市場。后者規定,在第一次對價支付之后,如果由于大股東拋售股票而導致股價下跌,大股東應該向原來的流通股東追加支付二次、三次對價,以便確保老股東所持有的該公司的流通市值保持不縮水。雖然證監會公布的股權分置原則中沒有包括這兩條意見,我仍然堅持這樣的原則有利于促進大股東來關心股票價格,有利于促進上市公司改善業績,從而最終提升每個股東的利益。 股市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投資場所,一個融資場所,而應該是一整套完整的激勵機制,鼓勵人們創業,鼓勵公司提升業績,鼓勵投資人承擔合理的風險。鼓勵人們去做正確的事情,去創造出新的社會財富,而不是讓有控股權的股東從其他股東手里取得更多的利益。也許中國股市根本就沒有患上“股權分置”的毛病,而是缺乏正確的激勵機制。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需要更長遠眼光和耐心的,股權分置改革本身不能解決激勵機制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中國股市只能去向下尋找適合生長的土壤。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