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券商兩年坎坷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14:2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趙潔 亞楓 上海、北京報道 券商重組最近又取得了最新的進展:“海通、東方、華泰、廣發、中信等數家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已經做好了拿到中國登記結算公司的‘周轉貸款’資金并入市的準備工作。
另一方面,中央匯金公司、建銀投資有限公司,代替央行走向市場前臺,以“階段性重組,股權注資”的方式,銀河、華夏、申萬、中富、科技等被納入注資范圍。券商重組終于逼近終局。 7月26日,上證指數上漲26點。 分類監管“奠基石” 2004年,證監會決定對證券公司進行分類監管,拉開了兩部門系統救治證券公司行動的序幕,此舉被稱為拯救證券的“奠基石”。 而此前,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對證券公司的救治,處于摸索、分散和被動的狀態。曝光出一家“覆水難收”的危機公司,證監會、人民銀行就趕著用單一的行政手段“救火”。 基本分工是證監會責令關閉券商,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填補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的缺口,俗稱“棺材錢”。大連證券、鞍山證券、新華證券皆是如此。“當時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系統的證券公司風險預警機制。”上述接近證監會人士表示。 這一情況,在2004年下半年,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管理辦法推出之后得到了極大的轉機。一些業績尚可的證券公司開始認真對待內部的風險控制體系,市場人士把更多的目光關注且警惕那些有不良記錄的證券公司。 “1/3的創新類證券公司不斷有政策扶持,1/3的規范類券商可從事基本業務,尋求重組,后1/3的高風險類證券公司自然是中國證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待處置的對象。”西南證券高層這樣描述“三分制”。 同年9月,各家券商均接到了證監會機構部與各地證監局聯合下發的《關于摸清證券公司底數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每家券商“珍惜最后的自糾機會”再次徹底自查,并制定整改措施。 這項工作由原先的2005年1月結束被延期至今年年底,旨在給予一些風險券商最后的自救機會。屆時,將對檢查出有高風險的證券公司進行關閉或破產。 “市場化救治” 就在樹立了分類監管的奠基石之后,2004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反思原先單一再貸款救火的作用。 “再貸款有去無回,道德風險高漲,面對整個行業約占1/3的證券公司需要救助的局面,需要醞釀新的方式。”中國人民銀行有關人士曾分析。 2005年2月,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逐步浮出水面。 “這絕對是市場化的操作方式,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將以公司形式出現”,不少專業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原本由央行再貸款承擔的職能——券商破產、關閉或撤銷時投資者被非法挪用的保證金損失一律由“國家買單”的情形,開始整體移交至帶有市場化運作味道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擺脫了再貸款的道德風險。” 該基金的主要用途包括:證券公司被撤銷、關閉和破產或被證監會實施行政接管、托管經營等強制性監管措施時,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對債權人予以償付;而基金公司使用基金償付證券公司債權人后,取得相應的受償權,參與組織被撤銷、關閉或破產證券公司的清算工作。 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的設立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步入“沖刺”階段。當前有關方面正在著手進行該基金的工商注冊登記等事宜。 6月2日,申銀萬國證券公司和華安證券公司迎來了人總行與證監會官員的檢查,用意在于給予再貸款解決流動性危機。 6月7日,新華網發布消息證實此事。 然而,此舉動卻遭到來自人行內部及專家學者的一片質疑聲。 “人行再貸款——最后風險救助手段,剛擺脫滋長的道德風險,又要往圈里套,這不符合《中國人民銀行法》,沒有法律依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士分析。 柳暗花明又一村。 7月5日,央行行長助理劉士余指出,解決券商的流動性問題主要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而不是提供再貸款”。 他稱,9月之前,一批“重點券商”將經過市場化重組,解決流動性不足、資本金不足的問題,成為資本金充足、內控嚴密、治理結構完好的現代券商;“央行正在支持中央匯金公司、中國建銀投資有限公司用市場化手段對一部分重點券商實施市場化財務重組。” 目前,已有十家證券公司已劃在人行的重點券商之列。 與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棺材錢”相比,“重點”券商要得到注資并非“免費的午餐”,代價較高,需要承諾包括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給予新股東股息回報以及到期回購股權等。 人行竭力推崇的市場化手段,同樣運用在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的扶持上,譬如允許創新類券商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推動券商進行股票質押貸款等。 關鍵看效果 正當市場人士剛理清市場化手段救助券商的思路時,7月中旬,突然傳出消息,中國證監會得到更高層的允諾,將由中國登記結算公司對指定的創新試點券商發放首筆100億周轉貸款,這筆貸款將封閉運行于專門賬戶,直接用于股票投資,資金來源直指人行。 數天后,人行先后兩次十分嚴正地向市場澄清此事,并表示人行的100億再貸款是用在建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啟動資金。 “言下之意,人行是把錢借給了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錢理所當然由保護基金公司償還,至于100億再貸款如何到了中國登記結算公司的賬上,并不在人行的管轄之內,也非人行的意愿。” 對于這種做法,市場也有不同說法。 “如果完全憑借每家券商對股市的不同判斷,在不同時間段內,把資金分散在各種不同的股票品種上,那么百億資金入市的有效性不免打折扣。” 7月23日,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在京的發言首次從側面表達了證監會對這筆貸款入市的觀點。 “面對當前壓力,應當立即選擇有效的行政手段來創造一個寬松的股權分置改革環境,而不能片面強調只能依靠或者大部分依靠市場手段,不應該作繭自縛。” “也就是說只要是有效的措施就應該使用,應該使股票市場在個股和大盤方面能夠有穩定環境。”她表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