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平準基金入市還需多方配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3日 00:58 中華工商時報

  □實習生 朱麗娟 本報記者 董硯龍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是證券市場的重頭戲。為了此項改革的順利進行,證監會頻頻出臺利好,向基金、券商、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發出“友好”信號。但從大盤近期依然低迷的走勢來看,機構投資者對此反應冷淡。

  就在12日上證指數距離千點只有一步之遙之時,“神秘資金”再度出手為穩定市場“保駕護航”。顯然,非常點位急需非常之舉的“呵護”,那么,機構投資者為何遲遲不肯入市?幾次無功而返的“神秘資金”此番出手作用又有幾何呢?

  保險資金未解燃眉之急

  “我國的資本市場目前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一方面政府鼓勵資金入市來解決券商資金流動性困難、財務困難等問題,另一方面,投資者對市場沒有信任感,遲遲不肯將資金投向市場。

  保險資金的入市就是目前這種狀況的典型。對于保險資金進入市場,趙錫軍肯定了它的四大作用。一、增加了證券市場資金的供應;二、擴大了保險資金的應用范圍,拓寬了資金的應用渠道;三、提高保險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四、作為機構投資者,保險基金的投資規模較大,將給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帶來了有利的影響。

  “但由于證券市場本身披露信息的不對稱性,保險機構對當前股市投資價值不清晰,在投資前必定會對多方投資環境進行考慮分析”,趙錫軍分析指出,“照目前狀況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并未解決燃眉之急。”

  拯救券商作用不可忽視

  除了保險資金入市,對于近日政府拯救“大兵”券商的行動,趙錫軍表示,券商作為證券市場的四大參與者之一,其市場媒介的作用不可忽視。因而拯救券商,對于穩定資本市場、優化市場環境以及提升市場信心有很大的作用,但目前來看這還需要一個過程。

  “拯救券商的核心問題是,一定要區分券商陷入困境的原因。”趙錫軍說,在正常的市場條件下,券商作為市場的一員,“優勝劣汰”有其必然性,所以需要“拯救”的券商本身就不具備很好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在分析券商全行業虧損的原因時,趙錫軍指出,依照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狀況,除了有市場環境低迷外,還存在自身管理、內部風險防控不嚴以及政策制度方面的因素。因此,他強調,拯救券商只是政府萬不得已的做法,而要想實現拯救券商的初衷,必須有效堵住這些“后門”。

  急需建立信用交易機制

  作為資本市場的“巨無霸”,一段時間以來,銀行資金似乎也在尋找與證券市場“溝通”的機會。近日A股市場出臺的兩個實質性利好,其一便是銀行系基金首批產品將以股票投資為主,而且將于三季度面世。

  “允許銀行直接出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說是銀行與證券市場建立溝通渠道的第一步”,趙錫軍提出,對于銀行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問題,我國應該建立起信用交易機制,即允許投資者從銀行借錢買股票的股票信用交易。

  他說,所有國家的銀行與資本市場的連通都有規則,信用交易是大部分成熟市場表現出的形式,這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的證券交易法律都有規定,我國臺灣也建立了完善的股票信用交易制度。而目前,內地機構雖然有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股票質押貸款等融資渠道,但由于其本身的缺陷性或政府管制行為,都不能很好滿足投資者對資金的需求。

  “一旦投資者可以從銀行借錢買股,證券市場的資金短缺將會有極大的改善”,但趙錫軍提醒說,這里需要有一個前提就是銀行能夠自主決策,對貸款風險可以防控,因此建立銀行業風險控制機制非常重要。

  平準基金入市還需多管齊下

  即使銀行、保險等機構資金入市的障礙已經掃清,待其發揮作用無疑也要假以時日,但目前岌岌可危的大盤顯然已經無法等待。而對于12日在關鍵點位附近再度入市的“神秘資金”,市場上普遍猜測為平準基金。

  “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由于某些市場原因給投資者帶來損害時補償給投資者的資金!壁w錫軍表示,平準基金是在市場關鍵時刻起作用的資金。據介紹,香港沒有明確的平準基金稱謂,但在1998年受到金融沖擊時,政府將土地基金和外匯基金組織起來購買了1200多億港元的股票,從而穩住了香港的股市,救市場于危難。

  當市場恐懼情緒蔓延的時候,平準基金顯然可以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而其對于場外資金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但趙錫軍對記者表示,從另一方面來看,目前內地證券市場的連續下調是市場信心喪失的過程,“投資無回報”是市場無信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平準基金入市的同時還應多管齊下,盡快對這些根本問題加以解決。

  “只有上市公司給市場以信心,才是吸引資金入市的正途”,趙錫軍對于市場資金面的問題給出了答案。他認為,壯大機構投資者也好、拯救券商也好、神秘資金救市也罷,從長遠看,如果上市公司自身運作規范,能夠給投資者帶來合理回報,完全有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