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加中報催生七百點 股價兩極分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1日 12:40 證券導報 | |||||||||
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劉勘 截止7月7日統計顯示: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有371余家,其中預增127家,扭虧39家,續盈5家,其余為續虧、首虧、預降200家,還有在一季度預降變臉為預虧的如夏新電子、深賽格等。通過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凸現出今年半年報令人擔憂,緣由我國宏觀經濟增長減緩影響所至。
經濟增速下滑 中報不樂觀 據國家統計局6月22日公布一份統計資料,提供兩組數據顯示:第一組為,今年1至5月全國(行情 論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國國有企業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實現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15.8%,低于第一季度的17.2%,和去年近40%的增幅。第二組為,今年1至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917億,同比增長56.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額465億元,增長77.5%。經濟增速下滑必然反映到上市公司這一層面上,據2005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為507.4億元,增長幅度為7.02%,遠低于去年同期的34%的水平,預計二季度業績增長幅度仍然會低于一季度,反映2005年上半年報業績下滑已成定局,這樣相應提高了大盤估值標尺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平均水平,而且可能還會影響到下半年,構成投資者持股心態的負面作用。 試點自然除權 700點成可能 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46家,推出對價方案和實施的已經超過30家,現在市場默認對價底線平均為30%,即按照以10股送3股的平均對價水平測算,目前滬市大盤綜合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為1040點,如果按這兩個數據全面完成股改,而且不考慮市場其他因素情況下,其直接自然除權后的滬市大盤綜合指數為1040點/1.3=800點。隨著第二批試點結束后,按照管理層思路沒有第三批試點,意味股改進入快速推進全面鋪開階段,后期不但股改數量大,而且遇到的問題更多更復雜。與此同時,要考慮1367家A(行情 論壇)股上市公司中試點僅有46家,還有1321家,焦點可能集中在28家凈資產是負值的公司,98家是T類公司,214家股價跌破每股凈資產值的“破凈”公司,200多家二級市場股票價格接近每股凈資產值的公司,這500多家公司向流通股東如何對價,尤其是相當多公司有不同程度的非流通股份被抵押或質押,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股權糾紛問題,將成為股權分置改革的難點,估計它們對價底線可能超過試點30%的水平,提高到50%以上,那么直接自然除權后的滬市大盤綜合指數為1040點/1.5=693點,從這一角度看市場傳言到700點位置是存在可能性的,不妨拭目以待吧。 在對價產生自然除權效應下,流通股東在獲得對價后,帳面財富并未沒有得到增加,如三一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和金牛能源(資訊 行情 論壇)等,復牌第一天在自然除權效應下,把對價化為烏有,反而在大市低迷依舊的狀況中,還走出貼權行情,使流通股東財富進一步縮水,必然影響流通股東參與的積極性,在市場上形成負面作用。 另外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非流通股東以微小的“代價”獲得流通權,非流通股份增值幅度遠遠超過流通股份,如大盤股中信(行情 論壇)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股改后非流通股東帳面價值增長幅度為156%,流通股東帳面價值增長幅度僅有32%,還要注意據統計,以原始發行價格為參照系,流通股東持股成本平均是非流通股東的7倍多,雖然經過目前的30%的對價,兩者成本仍然相距5倍。這種不合理的股改對價,市場上的投資者會逐步醒悟過來,形成負面預期將推動大盤指數振蕩下滑。 更讓人擔憂的是新老劃斷IP(行情 論壇)O全流通啟動,因股票與資金供求關系發生變化而改變原有的市場均衡價格體系,新的價格體系必然重新構建,那些偏離內在價值的績劣個股,將被迫以慘烈的方式加速價值回歸,這個資本風險痛苦過程在股改和融資雙重壓力下,未來滬市大盤綜合指數將在千點下方運行一段時間。 泥沙俱下 價值才顯現 在中報業績和股改等因素影響下,當前估值體系紊亂泥沙俱下的市況格局中,一批具有內在價值的成長型股票,已經凸現投資價值,如像筆者一直堅持認為的有資本增值空間金融服務類的銀行股,公用事業基礎的港口、倉儲、機場、高速公路等股票,有資產增值空間的大量土地儲備、規范化運營、具有品牌和發展優勢的地產股,有資源優勢的水務板塊、不可再生有較大市場需求潛力的資源型股票,以及具有知識產權、核心競爭能力的壟斷型企業股票,這些股票在股權分置改革中,不會因為估值體系紊亂而改變它的投資價值,也就是說千點很可能是它們的底部,績差問題股千點顯然不是它們的底部,依然有繼續調整的要求。總之,中報業績和股改因素,將繼續催化股票價格兩極分化的走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