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口號的作用 解決股權分置能治百病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8日 07:02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王濟洲 截至7月6日,第二批股權分置試點公司的方案已“出牌”過半。從目前深滬兩交易所已經復牌的33家公司股價的走勢看,人們起初的樂觀預期并未兌現,7月6日復牌的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更成為所有試點公司中第一只復牌當天即跌停的股票,而滬綜指也首現3年來的7連陰。市場人氣重現低迷,原因何在?
我國股市向來有“炒新”一說。第一批試點的4家公司復牌后,平均上漲近20%,第二批試點股復牌后,平均上漲不到10%。股改試點的賺錢效應同它的新鮮度相對應地迅速遞減,恰是我國股市“炒新”規律的翻版。而從深層次上看,用腳投票現象也許更多地反映出千千萬萬投資者對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中那些華麗口號尚存疑慮: 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一定能歸正市場定價機制嗎?很難說。在股權分置格局下,三分之二的股份不能上市流通。這固然在客觀上導致了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進而導致了股市投機性較強、股價波動較大以及定價機制的扭曲。但是,不應忘記,決定股票價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公司的基本面。事實表明,無論世界上哪國的資本市場,只要上市公司科學決策,一心謀發展,業績真實地與時俱進,它的努力就會如實地反映在股價的定位上。反之,那些“一年好,二年平,三年就虧損”的上市公司,不管莊家怎樣折騰,鐵一般的定價規律,早晚要把它的股價打到地板上,甚至將其逐出資本市場。 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就一定能使公司治理形成共同利益基礎嗎?也不盡然。股權分置問題的妥善解決,使以前只關心資產凈值增減的非流通股股東,開始從流通股股東的角度,關注和在乎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但是,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沖突,在任何市場上都是始終存在的,他們之間這種利益爭奪是“天然”形成的,是絕對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利益基礎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大股東占款問題現在有,將來也不可能因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而消失。 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就一定能改善公司治理機制嗎?不一定!股權分置問題的妥善解決,對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肯定有好處,但對于改善公司治理機制來說卻沒有多大幫助,因為這兩個問題基本上屬于不同的范疇。從我國上市公司的情況看,過去的15年中,曾有數以百計的公司搞過重組,而真正成功的卻寥寥無幾。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的形成,取決于多種因素,而最重要的是明晰的股權結構。目前國有股、法人股看似權屬明確,其實,如何使這些股權進一步明晰到具體化,發揮其內在的積極因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一個歷史性難題。 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就一定有利于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嗎?也值得懷疑。過去,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估值,形不成對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和增強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墒,從第二批試點公司之一———中信證券的方案看,非流通股股東以凈資產作價2.17元,將3000萬股股票作為一種激勵送給公司經營者,雖然這些股票在60個月后才能行權,但2.17元的股權“激勵價格”與目前高于5元的股價之間的差距,實難產生令公司經營者勵精圖治去將公司經營得更好的激勵效果。試點時尚且如此,將來又何言股權激勵的作用呢? 總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確是中國股市面臨的一個重大歷史問題,妥善解決它對于股市健康發展無疑會產生方方面面的良好作用。但是,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也并非一把萬能鑰匙,不是一付包治百病的神藥。股權分置改革只是解決了市場在基本制度和基本認識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中的一個問題。管理層應當在解決這一問題的同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治理機制、股權明晰和加強監管等方面,并以此作為增強投資者信心、打消投資者疑慮、保障投資者利益的籌碼。這才是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基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