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
有句廣告詞說:簡約即是美,對于股權分置改革來說,簡單也許就是最好。
每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再分配,誰都想成為其中的盈家。因此,投資者算計著自己的歷史損失,想趁改革老賬新賬一起算;試點公司算計著自己的錢包,能送多少?能拿回多
少?趁改革一步到位。于是,有股送股有錢送錢,不想送太多錢和股的就回購、縮股、送權證。送股的最簡單,因為它沒多余的錢送;送錢的也不少,如上港集箱傳聞的補償預案就是10股送35元現金,或10股送1股和25元現金;當然,既想加入試點又不想送太多錢和股的就可以金融創新,如來個送股加認購和認沽權證的組合,投資者算不清楚沒關系,非流通股大股東算清楚就可以了。
其實,試點公司的非流通股大股東也很冤,按國際慣例講,權證方案實際上是消除了未來股價下跌的風險,盡管不如送股來得直接快捷,但對于試點公司股價來說卻避免了大幅度波動。就像G三一,雖然10送了3.5,但一個自然除權,再加上貼權,什么都沒有了。
不過,國際慣例是不是都能被國內投資者接受呢?在熊市思維下,很多投資者已經變得“目光短淺”,能看到立馬送股再立馬變現的眼前利益,你就是好方案;算得天昏地暗頭昏腦脹都還沒弄明白的自然不是好方案,再說現在有幾個太婆大爺級的股市留守者又能算清楚?基金經理都說太復雜了,我等小股民難道能開天眼?這也是現實所迫,熊了4年多,簡單賺錢就好,在中國做長線的有幾個又是賺錢的?連堅挺了5年之久的思達高科都繳械投降了,我們能指望什么?
不是說金融創新不好,不是說國際慣例不好,橘生淮北則成枳。就像國際上流行的是派現、分紅,但在中國股市最歡迎的卻是送股,這似乎就是中國國情。如果我們能看到兩年以后上證綜指像今天的印度股市一樣雄赳赳地站上7000點大關,我們現在可能更喜歡權證,也不會賣股票,捂都捂不贏。但我們能看到嗎?不能。所以,簡單點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