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滬深交易所擬推權證業務 > 正文
 

權證投資者手中的雙刃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2日 16:48 中國證券報

  □中信證券 劉浩波

  ●權證的推出有利于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有利于將投資者對“補償”的關注時限從即期效應延伸到遠期效應;增加了試點方案的多樣性;有利于吸引增量資金,促進流動性,增加券商收入等

  ●權證是一把雙刃劍:權證的定價機制尚不成熟;配套工作沒有到位可能造成監管漏洞;做市商制度的缺失可能引發交易風險;稀釋股權;零和游戲,對非流通股股東的收益就是流通股股東的損失

  日前,上交所通過其網站發布《上證所權證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上交所有關人士表示,權證產品是國際上成熟的產品之一,而此次把權證產品與股權分置改革結合起來,有利于解決改革試點中金融工具不足、改革方案單一等問題。此次推出該管理暫行辦法是為了配合股權分置改革試點,規范權證業務運作,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將權證融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中,將使改革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該舉措是提振股市的一大利好。

  推出權證有助于推進股權分置改革首先,權證的推出有利于將投資者對“補償”的關注時限從即期效應延伸到遠期效應。從市場對第一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公司推出的方案以及表決結果來看,大多數投資者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非流通股股東為獲取流通權而支付的即期對價上。由于股權分置的最終目的是使上市公司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而市場期望較大的即期補償有可能影響一些上市公司長遠的健康發展,因此推出權證這一創新產品,有助于將流通股股東的利益與公司的長遠利益結合起來。

  其次,權證的推出增加了試點方案的多樣性。在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重要關頭推出權證這一新的交易品種,有利于打破當前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方案的設計過于單一、雷同的狀況。由于1370多家公司情況各異,非流通股股東減持的動力和動機各不相同,因此除了送股、派現外,權證給有關各方提供了一個新的討價還價的工具。

  最后,權證的推出有利于吸引增量資金,促進流動性,增加券商收入等,對資本市場的繁榮起到積極作用,也為股權分置改革創造有利的大環境。作為創新金融產品,權證的推出可能會吸引場外增量資金進駐。而其T+0的交易方式也會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由于以權證方式對流通股股東進行補償對設計人(券商)具有較高的專業要求,因此設計人(券商)也可以因此要求較高的服務回報,從而增加相關收入。

  劍的另一刃權證的定價機制尚不成熟。目前西方成熟市場上通行的權證(w a r r a n t )定價機制是建立在期權(o p t i o n )定價機制之上的。具體來說,權證的價值是:

  權證價值=無稀釋股權條件下的期權價值/股權稀釋因子

  而西方期權市場上普遍認為最有效并被廣泛采用的期權定價模型BSM模型(Black- S c h o l e s -Merton M o d e l )的使用存在7點前提假設。在我國當前證券市場環境下,其中這7點假設有的完全不能成立,有的雖經修正可以應用,但對BSM模型的結果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其一,能成立的假設:無風險套利原則能夠在資本市場中發揮作用。

  股權分置條件下我國證券市場的股票(即權證中的標的證券)定價機制不能反映無風險套利原則。因此在此條件下應用BSM模型對期權和權證進行定價,其價格與價值必然存在人為的偏差。有觀點認為試點公司在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界限取消,兩類股東的利益一致,無風險套利原則就會自然發生作用。然而本次權證推出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權證作為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討價還價的對價,其定價的時間基礎就是在該公司股權分置問題徹底解決之前,因此無風險套利原則在此期間是無法發揮作用的。況且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只是無風險套利原則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制約該原則發揮作用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國家對各類所有制資本流動的管制,對特定行業準入制度的控制以及在僵硬的金融監管制度下缺乏配套的無風險套利工具等等。所以說,BSM模型最重要的假設在此不成立。這一點直接制約了合理的權證定價機制的形成。

  其二,經修正可以成立,但是對BSM模型的結果會產生一定偏差影響的假設:

  它們包括無風險利率和標的證券的波動率是恒定和已知的,市場是沒有阻隔的(指沒有稅收、沒有交易費用等等),標的證券不會除權、除息,期權是歐式期權(按照上證所的征詢意見稿內容分析,即將推出的權證是美式的),以及標的證券的價格呈現對數式正態分布。

  在我國利率形成機制還沒有實現市場化的情況下,名義無風險利率和真實的無風險利率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因此套用名義無風險利率來運算BSM模型將使結果偏離權證的真實價值。

  而對于這幾年來標的證券的波動率,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包括股權分置造成的估值體系混亂在內的諸多因素使得我國證券市場經歷了長達4年的熊市。股市的整體波動率難言是恒定的。而對個股來說,以上假設就更難成立,一方面有人為操縱和市場過度投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機構投資者集中持股,集中拋售造成的因素。雖然波動率可用技術手段進行平滑處理,但是這種處理仍然會使得BSM模型的運算結果偏離權證的真實價值。

  至于其它的假設條件,雖然在現實市場環境下也難以實現,但是西方成熟市場的經驗表明,經過技術處理后它們對BSM模型的運算結果影響不是很明顯。

  權證屬于金融衍生產品,具有杠桿作用,而且到期后價外權證的價格就會歸零。在定價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向沒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廣大流通股股東,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推出權證產品作為非流通股流通的補償存在較大的社會風險。

  配套工作未到位可能造成監管漏洞。雖然上交所推出了關于權證的征求意見稿,但是相關配套監管工作尚未到位。

  由于權證是一個新興的衍生金融產品,對權證可能產生的損益如何計入會計報表,我國現行會計準則沒有明確規定。這個問題在國際會計界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上交所沒有明確界定權證的發行人,如果發行人是上市公司,那么在認購權證框架下,由于在行權以前,權證的損益是不確定的,而權證在發行時,按照會計原則應該對其進行相關記錄。但是損益何時發生,發生的金額如何確定等在不同會計準則下存在很大的區別。這個問題的存在,給上市公司利用會計規則合法操縱利潤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在成熟資本市場,權證屬于衍生產品,其與股票的監管分屬兩套系統。具有股票從業執照的從業人員還需要經過權證課程培訓并獲得資格認證后才能進入權證行業。

  因為衍生金融產品的高風險性質,使得監管機構要求經紀商對于從事權證交易的客戶,尤其是個人投資者,進行嚴格的開戶審核手續。否則,其很可能被監管機構控以疏忽、誤導投資者等罪名。筆者在加拿大HCLDer i v a 鄄tives衍生金融公司實習時,該公司對個人投資者從事期權、權證等交易的開戶要求是必須具有股票交易5年以上的經驗,資金金額加元5萬以上等等。而上交所推出的權證,由于旨在配合股權分置試點方案,其對象將是所有流通股股東,包括大多數的中小投資者。而后者,由于缺乏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將極有可能成為衍生金融產品的受害者。

  做市商制度的缺失可能引發交易風險。在成熟資本市場上,由于權證定價和交易的復雜性,權證交易多采用專業交易慣用的柜臺交易形式,中間商通過做市制度,能夠將交易價格穩定在合理的區間。

  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無論何種交易制度,交易價格被人為操縱產生的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極低。但是上交所此次推出的權證,目的在于配合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因此權證交易對象指向的是流通股股東。由于為數眾多的流通股股東屬于中小投資者,其對權證定價和交易的認識有限,在采用交易所交易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交易失控的情形。其最終損害的還是流通股股東的權益。

  稀釋股權。從此次上交所推出的權證征求意見稿來看,其沒有明確區分權證和期權的區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期權交易雙方的交易行為不涉及上市公司,因此不存在股權稀釋的問題。而權證交易的一方為上市公司,在認購權證框架下,如果行權,將會使得公司股本增加,從而降低每股的含金量。

  由于此次上交所推出的權證是美式權證,持有者在行權日前的任何一天都有行權的可能,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本每天都存在變動的可能。這增加了估值的不確定性和計算難度,從而會使投資者對標的證券價格產生折價要求。

  零和游戲,對非流通股股東的收益就是流通股股東的損失,反之亦然。此次上交所推出的權證征求意見稿沒有明確界定權證的發行方是否是上市公司以及權證的發行是否收取一定金額作為對價,因此上交所所指的權證有可能最終成為在國際上通行定義的期權產品。而嚴格意義上的權證,除了發行權證獲取的金額由上市公司收取外,其余的特征與期權是一致的。

  期權是一種零和游戲,其設立的初衷是投資者轉嫁對標的證券未來價格不確定性的風險給對應的投機者,投機者獲取對應的風險報酬。因此對非流通股股東的收益就是流通股股東的損失,反之亦然。將零和游戲引入補償機制無論對最為投資者的非流通股股東還是流通股股東都是不公平的,除非其中一方事先已經對到期時行權的結果有比較大的把握。這對在此次改革中要求補償的流通股股東來說尤其不公平。

  按照上交所規定,權證行權期限最長為18個月。在18個月內如果上市公司業績沒有實質性提升,對認購權證持有人來說權證價值將隨時間流逝而逐漸減少,甚至可能變為零(取決于行權價格)。而對認沽權證持有人來說,如果到期時股票價格仍不跌,其權證價值為零(權證的具體價格還取決于行權價格),即流通股股東獲得的補償為零。如果到期時股票價格下跌,雖然其權證具有價值,但是其持有的股票價值卻下跌了。認沽權證持有人的收益與損失的幾率是不成比例的。

  因此,權證的推出雖然有可能打破流通股股東要求即期對價補償所形成的僵局,但是權證不能最終根本解決問題,它只是將判斷損益的期限往后延伸了一段時間,而在最終的損益判斷中又加入了公司業績等新的不確定因素。

  除了受非流通股股東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動機和動力等因素影響外,權證的價格涉及行權的價格、行權的期限,發行當日和行權期滿前標的證券的價格以及期間的無風險利率等諸多因素。因此在具體實施細則和方案沒有推出前,權證就像一把雙刃劍,難以判斷其推出對市場的影響,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相關信息。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