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權的對價博弈升溫 引發股市新估值標準之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2日 09:40 證券時報 | ||||||||
本報記者 馮飛 即將出爐的42家試點公司的股權分置方案目前正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在百花競放的對價方案中,究竟有沒有一個相對客觀的估值標準和評價體系?是否需要確定一個平均對價率?這些問題既是現階段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爭議的焦點,也是影響改革預期的一個重要因素。
流通權對價博弈升溫 種種跡象表明,圍繞著流通權的對價博弈正在升溫。其根源在于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估值角度和方法截然不同。海通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吳樹坤稱,對類似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這樣的價值型公司,公司會本著價值決定對價的思路———“因為我是好公司,所以可以支付更少的對價。”而機構投資者則會本著流通權溢價下利益分配的思路———“因為你是好公司,所以你獲得的流通權更值錢,因此要支付更多的對價。” 此外,行業分析師與機構投資者的評價方法也不盡相同。分析師認為,公司估值是所有方案設計和評估的基石。由于公司股權價值的總量是由公司基本面決定的,不會隨股權分置解決方案的實施發生變化,而送股、縮股或者擴股等方式實質上是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在股權價值中的分配比率的調整。因此,可以通過各種估值模型進行估算,從而得到公司股權的合理價值。國信證券首席電力行業分析師楊治山在對長江電力進行現金流貼現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投資者對于對價方案的期望值不宜過高,理由是公司上市發行價較低且不存在再融資行為,價格存在低估且未來回報清晰穩定。 而機構投資者的評價基點則是對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應該支付的對價的評估。根據國信證券的測算,A股的平均流通權價值是流通股價值的30%左右,從這個角度看非流通股的合理價值就應該是對應流通股價值的70%,由于其獲得流通權之后是獲得價值增值的,因此應把這部分增值分配一部分給流通股股東。 “在對價談判中,非流通股股東不是在向流通股股東施舍。”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許小松認為目前市場上存在一些需要明確的概念。他表示,股權投資不同于借貸關系,股權投資涉及的是利益分配問題而非連本帶息償還的問題,因此不能認為投資者在投資的上市公司中賺了錢(或虧得不多)就意味著應減少對價的支付。 能否確立明確的估值標準? 在缺乏客觀的估值標準和評價體系的前提下,市場關注的是,隨著股權分置改革面的不斷擴大,機構在參與對價談判時是否會陷入力不從心的局面?掌握話語權的機構最后真能代表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嗎?市場的預期是否會在拉鋸戰的硝煙中再度迷失方向? 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認為,當制度變革的目標不明確時,市場不可能產生明確的估值標準。他稱,股權分置改革給市場注入了三個不確定因素,即游戲規則的不確定、供求關系的不確定和估值標準的不確定。金巖石表示,從短期來看,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是新老劃斷。也就是說,只有未來新股的定價規則確定,新的估值標準的建立才有前提。 一個可以與之相佐證的例子是,機構目前對于對價支付中的現金支付方式認同度最高,而對于權證方式認同度最低。國信證券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師葛新元在與機構投資者溝通時發現,機構對于權證這一對價支付工具的認同度不高,主要是擔心對價支付率的不確定性。 金巖石對此表示,市場上估值標準缺失的深層次根源在于市場目前仍處于對價博弈中的一個低層次階段即現金博弈中。事實上,流通權的真正對價應是控制權。國資委日前頒布的關于最低持股比例的指導意見可以看到這一主旨。因此只有市場上升到更高層次的博弈階段,即權勢博弈階段,新的估值體系才能真正確立。金巖石稱,在新的估值體系中,市盈率、市凈率等傳統分析指標的意義將退居二線。在紐交所每年退市的公司中,有部分公司是被競爭對手高價買下才退市的,這與現階段國內市場有著巨大差別。 而葛新元則認為,在確定合理的全流通對價后,再按照不同的各種對價支付方式,就可以形成一系列可行的股權分置解決方案。他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確定公司的流通權對價。從兩類股東歷史投入的角度,評估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對公司的貢獻,從而確定合理的兩類股東在股東價值上應該占有的比例,作為方案實施后目標股東價值占有比例,從而確定對價,非流通股股東對擁有的非流通股的心理價位在計算中作為一個約束條件;從流通權價值角度,用期權定價的方法,以非流通股股東對擁有的非流通股的心理價位作為約束條件,評估流通股擁有的流通權價值和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之后的總價值增加,從而確定非流通股應該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對價的上下限,再通過雙方的協商,在其中取得一個合理的對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