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央行向券商提供再貸款 > 正文
 

市場期待可預期的收益風險約束機制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8日 09:32 21世紀經濟報道

  特約評論員 彭興韻

  在中國股票市場潰不成軍之際,央行擬對兩家經營基本正常、沒有發現挪用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存在流動性困難的證券公司,提供200億元的再貸款。

  為什么證券公司還需要央行的“輸血”來滿足流動性需要呢?答案無非是,貨幣市
場上的資金拆借的期限一般都是非常短的,無論是同業拆借還是回購的期限,80%以上都是7天以內的資金交易活動,期限在1個月以上的貨幣市場交易量非常少。況且,貨幣市場上的資金交易,到期后,證券公司必須要償還。這就意味著,證券公司通過貨幣市場的短期資金交易來獲得長期的資金來源,必須面臨著不斷償還的壓力。否則,將引起證券公司與商業銀行之間的資金鏈的斷裂,甚至引發整個金融體系的清算危機。

  至于證券公司發行短期融資券和中長期債券,一開始就遇到了市場不買賬的尷尬。由于股票市場的制度性風險依然較大,要么是難以達到證券公司預期的發行規模,要么是證券公司必須以付其自身難以承受的利率,為債券投資者提供風險補償。最后的結果是,證券公司發債(包括短期融資券)一直在合法的保護傘下,難以如愿。

  正是在各種可供選擇的市場途徑難以達到政府、證券公司所期望的目標,所以央行才出此“下策”。因為,央行再貸款很好地克服了證券公司通過市場這種商業性的辦法來融資的不足,它不必要求證券公司在1個月內償還再貸款,甚至可以通過掛在中央銀行的賬上,讓證券公司將此筆再貸款轉化了長期的資金占有,也不必要求證券公司必須支付市場利率的利息成本來獲得再貸款。對政府的政策性救市而言,發放再貸款無疑是一個便捷的資金來源。

  然而,這種再貸款的效果仍是不明朗的。如果央行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再貸款來向股票市場注入資金,來激發股票市場的活力,這樣的行動無異于飲鴆止渴。多年來,中國一直在資金面上做文章,不是鼓勵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入市,就是干脆隨意地使用手中的便捷工具,對證券公司發放再貸款。即使股票市場如政府所愿,這樣的市場,比機構投資者“坐莊”操縱股票價格而言,還要不健康。如果股票市場價格指數的上漲不是靠上市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前景來驅動的,而是要靠非市場意愿的資金推動的,那么,這樣的股票市場也無疑是一種泡沫,是一種政策吹起來的泡沫。  

  而且,再貸款是央行發行貨幣的主要渠道之一。發行貨幣向來都具有“鑄幣稅”之說。從理論上說,無任何準備的貨幣發行實際上就是一種膨脹性的政策,最終承擔鑄幣稅的負稅者就是每一位公民。因此,對證券公司的200億元再貸款,實際上就意味著每位中國人為證券公司提供了15塊多錢的資助。2004年,央行行長周小川說曾這樣說過:“(證券公司關閉)往往是中央銀行墊付。但不管是用財政的錢,還是用中央銀行的錢,都是不合理的。因為財政的錢是公共的,是納稅人的錢,中央銀行用錢本質上也是公眾存款。”為什么證券公司的經營性虧損卻要由所有公民來承擔?顯然,這與中國要建立的風險與收益對稱的市場原理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再者,央行再貸款,已經遠遠超出了其作為“銀行的銀行”的職能。其雖然可以一時起到穩定之效,但卻會對長期穩定帶來更大的麻煩:首先,再貸款弱化了金融機構的預算約束,助長它們的道德風險和過多的機會主義行為;其次,再貸款與穩定物價為目標的貨幣政策不可避免地存在沖突。過多過濫的貨幣發行,會對宏觀經濟的穩定造成傷害。更何況,中國的股票市場從來都不缺乏資金。中國居民有13萬億余元的儲蓄存款;廣義貨幣余額(M2)與GDP之比達到了近200%的水平,這在全球經濟體中都是罕見的;貨幣市場利率的不斷走低也顯示了中國有太多的過剩資金沒有更好的出路。

  中國股票市場的積弊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回避了主要矛盾的、只著眼于直接而表象的、被動的資金供給改革措施,難以扭轉中國股票市場的現有局面。市場期待的,不是政府無約束地通過向所有公民征收鑄幣稅的方式,來填補金融機構的窟窿,而是投資者可以預期的收益與風險約束機制,是投資者可以實實在在感受得到的、公平有序的良好公司治理結構。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