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股市振興之道遠在救市之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5日 16:02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譚昊

  在今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之后,中國股市進入空前的政策發布密集期。僅以6月13日為例,當日公布的對市場有較大影響的政策就有三條。

  第一條是財政部、國稅總局關于對股權分置改革中的對價支付進行稅收優惠,以及
對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減半征收所得稅的政策;第二條是央行有關部門正式表態,擬首批對申銀萬國(資訊 行情 論壇)和華安證券兩家證券公司給予再貸款支持;第三條是中國證監會宣布,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為避免上市公司股價非理性波動,維護投資者利益,維護上市公司形象,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股份。

  以上三類政策的各有其側重的階段性。目前看來,救市政策已經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效。一個明證是,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作用下,滬深兩市在6月8日爆發井噴行情,當日大盤漲幅超過8%。

  而直接促進股權分置改革的政策,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預計將來一段時間仍將是政策制定的重點所在。

  至于中長期的治本之策,種種跡象表明,管理層的思路正趨于清晰。據悉,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擬定《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不久將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這顯然是把住了資本市場長期發展的主脈。

  眾所周知,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股市主要是實現融資功能的場所。市場的制度也主要是向融資者而非投資者傾斜,這就造成過去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不高,惡意圈錢泛濫等諸多問題。而一個資本市場要繁榮發展,根本之道是要有好的上市公司,能夠吸引大量投資者的介入。在當前階段,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已經是刻不容緩。

  另外一個層面,則要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提高市場調節的效率,實現政府行政調控的逐步淡出。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于股市的救市近年來一直引發頗多爭議。反對者認為應該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政府不應該對股市進行干預。然而,一到危急關頭,還是每每可見政府之手的作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股市的制度框架并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因此,單純依靠市場自發調節,往往會出現“市場失靈”。

  在這種背景下,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入推進,下一階段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對中國股市的制度進行邊際調整,使之更有利于市場調節作用的發揮,盡量減低“市場失靈”發生的可能性。

  例如近期所推出的上市公司可回購自身流通股的政策,就有利于穩定市場的估值體系,避免過度恐慌而造成的股市非理性下跌。將來,隨著改革的推進和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做空機制的推出也只是時間問題,這也將進一步提高市場自發調節的效率。而目前交易所正在大力推進的權證業務,也會對市場效率的提高發揮積極作用。

  總體而言,當前階段的救市政策僅是權宜之計,這一點也已經被管理層清楚地認識。未來股市政策的趨向所在,應該體現在提升市場微觀個體(上市公司、券商等)的素質以及提高市場調節效率的制度設計上。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父 親 節
送給父親節日禮物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