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資本盛宴為何沒我們的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7日 09:23 證券時報 | ||||||||
□ 劉銳 為他人作嫁衣已演變成國內資本市場的一種怪現象。繼中石油(資訊 行情 論壇)、中國人壽(行情 論壇)(資訊 行情 論壇)等一批國字頭優質巨企“嫁”往海外后,最近交行、神華在上市的最后關頭終于還是棄A股而去,投入了境外資本市場的懷抱。神華集團在6月1日就開始在港招股,二百多億的募資金額將創下港交所2003年以來最大的IPO規模,內地投資者
大批優質國企“嫁”到海外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香港、紐約等地的資本市場很富有,娶得起這些“靚女”們;反觀目前的國內股市,一直在千點附近搖擺,不僅中小投資者已腰包癟癟,就連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是大量被套,“庫存彈藥”幾乎用盡。國內A股市場的融資前景是如此黯淡,諸多優質國企即使渴望回歸本土市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上市一個很重要的附加功能就是能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所以說在同等條件下,絕大部分國內企業還是愿意在本土上市的,從此次交行、神華上市地點選擇的一波三折就可見一斑。因為畢竟這些企業大量的客戶群都在國內,銷售也在國內。但股市行情一日不好轉,融資功能不恢復正常,要想讓優質國企拒絕海外資本市場的“媚眼”非常困難。 海外一些國家國企改革經驗表明,沒有一個國家選擇將涉及國計民生的壟斷型企業,如銀行、石油、保險等首先放到境外市場融資。原因顯然易見,這些企業的超額利潤來自于體制和特權,將這些巨無霸放到海外去上市去分紅,等于是將本應由國內居民享有的利潤財富拱手讓人,對本國投資者非常不公平。大批優質國企到海外上市,同時也意味著主動放棄了本土市場的定價權。 國內股市邊緣化困境帶來的更大的問題在于,我們至今還沒找到有效的“解藥”。對擴容的恐懼經過一些媒體和所謂市場人士的渲染,被不斷放大,成了大型國企在本土IPO的最大敵人。股市一跌就暫停IPO、再融資已經成了不成文規則。市場對此好像也產生了“抗藥性”,開頭一兩次還能管用,到后來就不靈了。這幾年管理層沒少叫停過融資行為,也確實讓一部分優質企業遠“嫁”它鄉,但結果呢?股市還是一路跌到現在的千點附近。其實把行情跟擴容緊密聯系也許是抓錯了“藥方”。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B股市場,雖然多年沒有擴容,還是死水一潭,場外資金誰都不愿進來。A股市場豈能重走B股市場的老路? 數一數躺在銀行“睡大覺”的十多萬億的居民儲蓄存款,看一看居民排隊購買國債的熱鬧景象,就知道國內其實并不缺少資金,最缺的其實就是優質的上市公司。“種下梧桐樹,引得鳳歸來”,首先要正本清源,不再把擴容視為行情殺手,為優質國企本土上市先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要創造有利條件,消除阻礙股市良性發展的痼疾,讓優質國企們心甘情愿地到國內來上市。大批國內優質上市資源的“逆本土”選擇現象,已經讓國內投資者頗為難堪和無奈,近期為了解決股權分置而再次暫緩擴容的作法使得這一現象仍在延續。只有讓一批批優質企業在本土安營扎寨,形成證券市場的良好基石,從整體上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整個市場才會趨于穩定。證券市場的制度建設應該是多管齊下,而不能為了某一個而偏廢另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