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試錯更要糾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07:31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上周,滬綜指一度跌至1000.52點,四年前的“千點預言”一語成讖,值得市場各方深思。

  融資功能陷困境

  截至6月3日,滬綜指、深綜指分別較2001年的高點下跌了55.44%和62.86%。四年熊市
,公眾投資者的損失近9000億元。股市因喪失了“賺錢效應”,場內資金不斷抽離。據測算,2004年2月底,保證金余額約為3200億元,而到2005年5月底,該余額降至1800多億元,15個月的時間,資金減少約1400億元。

  與此同時,兩市的融資功能也已岌岌可危。統計顯示,去年兩市上市的新股共98只,目前跌破發行價的已達71只(占比為72.45%),跌破凈資產的近20只;今年以來上市的新股為13只,目前已有廣州國光、成霖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黔源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跌破發行價。新股的風聲鶴唳讓投資者備感寒意,許多股民市值配售中簽后,卻不敢繳款認購,如成霖股份的網上市值配售中,廣發證券因被迫包銷棄配股份而成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另外,寶鋼股份作為兩市第一大績優股,增發后股價大幅下挫,上周五收于4.61元,較5.12元的增發價也已跌去9.96%。

  去年8月,“新股破發”讓新股一度停發近半年。今年1月,伴隨詢價制的登臺亮相,新股發行得以重啟,但僅過幾個月,“新股破發”重現股市。投資者在付出代價的同時,市場融資功能已受到極大抑制。這不,神華能源上周在港發行H股,交行也將先以H股方式上市,兩公司終于放棄“A+H”模式。今年5月以來,兩市一直沒有新的IPO和再融資,管理層此舉被市場解讀為“只做不說”。另有消息稱,證監會在日前召集的保薦機構會議上明確表示,IPO和再融資暫停。不管怎樣,股市融資功能岌岌可危已是不爭的事實。

  市場最缺是信心

  令人困惑的是,從股價來看,目前兩市流通A股加權平均股價為4.31元,已不及2001年6月最高價14.37元的1/3。從平均市盈率來看,目前兩市為16倍左右,滬深300(資訊 行情 論壇)、上證50(資訊 行情 論壇)、上證180(資訊 行情 論壇)、深證100(資訊 行情 論壇)、深證成指(資訊 行情 論壇)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13.42倍、12.88倍、13.58倍、13.44倍和10.59倍,與美國道瓊斯指數18倍的市盈率、日經225指數17倍的市盈率相比,A股的投資價值顯而易見。但場外資金何以持續觀望,兩市股指何以跌跌不休?

  一言以蔽之,市場嚴重缺乏信心,拯救股市就是要拯救信心。如今盡管市場化深入人心,但與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設嚴重滯后,如缺乏嚴明的獎懲機制、做空機制、機構融資渠道等。以基金來說,目前其持有的股票市值約為1600億元左右,是兩市不折不扣的主力機構。然而,大有大的難處,據了解,近期基金遭到大量贖回,累積超過800億元。因沒有有效的融資渠道,一旦贖回潮來臨,基金只能淪為殺跌的主動力。據統計,2005年一季度末的185只基金重倉股中,有176只在5月份出現下跌,下跌個股所占的比重高達95.14%,其中130只基金重倉股5月份的跌幅超過滬綜指當月8.49%的跌幅,在基金重倉股中的比重達到了70.27%。5月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損失了203.20億元,其投資價值面臨嚴峻的考驗。看來,不從根本處解決制度瓶頸問題,這樣的市場化無異于“邯鄲學步”,重拾信心自然無從談起。

  穩定預期成關鍵

  去年下半年以來,管理層反復“唱多”:資本市場已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不投資A股風險更大;只要大家形成共識,今年就是轉折之年……但有意思的是,滬綜指去年6月還在1500點之上,近一年后的今天,卻跌至1000點大關,跌幅逾33.33%。何以如此?光有“唱多”,缺乏穩定預期的具體措施,牛市依然難求。

  眼下,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仿佛已成兩市的頭等大事。按照管理層的說法,“市場問題由市場來解決”,補償問題“摸著石頭過河”,具體由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協商解決。但眼前的情況一目了然:非流通股股東堅持“拱豬論”,認為若不是大豬把掛在墻上的食盆拱下來,眾小豬也不可能有食吃;而流通股股東則堅持“牽牛論”,認為非流通股股東當初以雞蛋入股,如今減持時“每股牽走的卻是一頭牛”。各說各的理,短期顯然難以達成一致。

  要知道,市場總是朝著阻力最小的方向行進。按照納什博弈理論,非合作博弈的最終結果往往是最差的結果,即流通股股東“用腳投票”,通過股價加速下跌,使流通股股價與非流通股股價在叫價階段即“人為接軌”,釀成“共輸”的結果。

  看來,恢復信心關鍵還在穩定市場預期:一方面,要積極穩妥地醫治市場頑疾。現代公司治理搬到我國以后,一直處于“貌合神離”的狀態,只要造假、惡意圈錢、大股東占款等股市頑疾不除,問題公司還會層出不窮,重拾信心難上加難;另一方面,要明確股權分置改革的時間表。管理層只強調“統一原則、分散決策”的方針,卻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市場無法形成明確的預期,這不僅讓長期、合規、穩定的增量資金不敢貿然入市,也會引發場內存量資金變現抽離。

  誠然,制度轉折是要付出代價的,但解決的方法與步驟,調控的策略與智慧,卻大有講究。不僅要敢于試錯,更要敢于糾錯糾偏,善于糾錯糾偏。

  作者:向長富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標
口蹄疫疫情進展
高考最后沖刺
日本甲級戰犯罪行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諾貝爾獎得主來京
汽車笑話集錦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中國艾滋病調查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