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上市成風 弊大于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31日 02:59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陳澍 中國第五大商業銀行交通銀行計劃于6月在香港上市的消息一經公布,其后短短一周時間內,不僅有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兩大“巨頭”公開表示力爭年底前上市,規模偏小的中國民生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也對外表示,赴港上市應該也會在6月內敲定。
在中國銀行業“眾口一詞”要上市的大背景下,一時間甚至一些城市商業銀行的主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紛紛開始暢想未來上市的夢想,而筆者認為,公開上市并非商業銀行尋求擴充資本,達到融資目的的惟一選擇。我們應該注意到,央行已經為“求資若渴”的商業銀行開發出諸多“分散融資”的渠道,最新的一例即已經允許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債券來達到融資目的,以前此項融資政策僅限于政策性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周就宣布推遲原計劃的股票增發方案,而選擇先發行較易為當前市場所接受的金融債券來進行新一輪融資。此外,中國銀監會原則上還同意商業銀行每年發行一次次級債券(對四大國有銀行另有規定),因此,如果設計好多種渠道的融資方案,商業銀行并無必要都急著選擇海外上市這“華山一條路”。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海外投資者已經對中國商業銀行集中選在2005年和2006年兩年遠赴海外上市產生出諸多疑慮,由此影響了一些商業銀行尋求外資戰略合作伙伴的談判。 盡管各家商業銀行上市純粹是他們自己的商業行為和戰略決定,但很明顯,在一年之內集中多家大型銀行在海外上市似乎除了中國也別無先例。從中國銀行業全局來看,任何一家大型商業銀行海外上市失敗都會引起中國銀行業全局性的失敗,因此,中國的商業銀行在海外上市應該是“競爭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競爭”。 正如此前中國銀監會多位高管在多個公開場合所強調的,不需要中國的商業銀行“為了上市而上市”。而筆者也認為,商業銀行急于為自己立下一個上市時間表并無必要。 眾所周知,銀行上市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上市不僅僅取決于銀行自身的財務數據是否達到公開融資的要求,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資本市場的宏觀環境。商業銀行單方面為自己立下一個上市的時間表,不僅會加大銀行內部改革的壓力,也可能對中資銀行赴海外上市的“大勢”形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中國的很多行業都喜歡設立一個“目標”,但商業銀行上市并不是“一件小事”,過早地設下目標很可能會對脆弱的中國銀行業內部控制和管理形成更大的“壓力”。由此,一些分支行或下屬部門的管理者是否會迫于“這種壓力”,在數據上動些小腦筋,從而達到在時限內上市?這樣的上市就算按時上了,對今后的銀行發展也可謂后患無窮。 由于今年計劃去海外上市的商業銀行多為“巨頭”,融資規模動輒數十億美元。盡管港股表現遠好于A股,但市場上的投資者畢竟只有這些人,資金也就是這點資金,當一家銀行尚未正式登陸股市,后面就已經有同行“急吼吼”地放出話來,先上市者的IPO股價壓力也可想而知。 換言之,如果要設時間表,也許更應該由中國的銀行業監管者來給出,擠著上市還是錯開上市,對商業銀行海外IPO吸引投資者和股價議定的影響顯然也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從資本市場對上市融資的影響和結局來看,上市也很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對一些內部管理尚不夠清晰,基本財務數據又沒有達到上市底線的商業銀行來說,一旦真的上市了,無疑就被推到了聚光燈下。到那個時候,再出問題就不好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