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準基金不是救命稻草 是股市市場化進程中悲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31日 02:54 每日經濟新聞 | ||||||||
就在市場熱議平準基金是否應該入市時,據《證券市場周刊》的消息,平準基金似乎塵埃落定,有關部門已經籌集總額度1200億元的“改革發展穩定基金”。 平準基金救市不是一個新話題,但在中國股市的現狀下,卻是某些人眼中的救命仙丹,股市每創新低,就被提起。其理由既是經濟的,也是政治的:平準基金不入市,可能導致中國股市崩盤,進而引發社會整體風險。平準基金救市雖然不是最好的方法,卻是政府唯一
可見,平準基金入市是一個被逼出來的方案———政府著急,投資者熱盼,專家強力推薦,市場久旱盼甘霖———但一個被逼無奈的倉促選擇,通常意味著考慮欠周,只顧眼前不計長遠。 平準基金入市的預設前提是,只有政府的資金才能夠救市。但在世界范圍內,除了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動用外匯基金救市的經典案例外,實在乏善可陳。所謂救市,大多數時候不過是空中樓閣。 另一方面,急切要求平準基金入市,說明愿意入市的資金少得可憐。中國資本市場并不缺錢,巨額的行業投資與高居不下的儲蓄率,就是極好的反證。關鍵的問題是,目前中國股市喪失了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癥結何在,路人皆知。廣大中小投資者對強勢利益團體巧取豪奪的不滿才是癥結,股市清污才是健康發展的根本。 寄希望于平準基金來挽救股市,無異于癡人說夢。中國股市的市場機制先天不足,后天扭曲,在這樣的情況下,平準基金能暫時拉得起指數,卻無法鏟除股市病根。 從理論上講,平準基金的目的,是熨平市場非理性的劇烈波動。如果市場的調整是基于投資者的理性回歸,那么,平準基金入市的后果,只會是南轅北轍。中國股市市場化進程,歷時十幾年,如果還是從行政起點回歸行政手段,不能不說是一大悲哀。 作者:葉檀 每日經濟新聞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