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引入權證彌補改革損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30日 12:53 《全球財經觀察》

  通過權證產品引入,解決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對價未來利益的平衡問題,最大優點是能使流通股東權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護

  劉勘(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股權分置是我國資本市場上的歷史遺留問題,已經在諸多方面成為制約我國資本市場
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現在解決股權分置試點序幕終于拉開,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意味著股權分置制度性缺陷障礙開始清除,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制度性變革開始進入攻堅階段。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由于等量資本不能獲得等量股權,形成了同股同權而不同價、不同利的格局,造成出資成本不同、投資回報率不同、投資回收周期不同、追求利益的方式方法不同,而缺乏共同利益的基礎矛盾。可以說股權分置解決與否,是關系到股票市場能否健康發展的最核心、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

  股權分置解決的積極作用,在于確認了流通股含權的預期,理論上提升了流通A股的投資價值。但是上市公司部分股票流通與全流通定價是不一樣的,全流通實質是改變市場供求關系,從而改變了市場價格決定機制和價格結構體系。當打破原有的框架模式,股票走向全流通預期,直接加速大量股價仍然高估品種的定價回歸過程時,股權分置改革導致了估值體系中的定價水平的下降。

  現在有1500家上市公司,符合試點條件的有560家左右,首批4家試點公司因代表性不強,而產生市場議論認為:滑坡的績差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積極性高,籃籌股積極性則較低;民營企業熱情較高,國有企業相對較低。這種市場預期在于試點企業的對價,是企業目前的靜態指標,而忽視了未來兩年后,非流通股份按規定比例上市流通時,企業的動態指標。一旦上市公司業績滑坡,將引發股價下跌,那么當初非流通股東給流通股東的對價就會縮水貶值,流通股東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則會受到打擊。如此市場預期的產生,就可能形成解決股權分置不利的市場氛圍。

  因此建議引入權證產品,將A股含權中的“權”,用權證這種衍生工具剝離出來,通過認購流通權證的行使價格,來體現對流通股東的補償,以動態確定權證行使時換購除權股票的比例,來保護流通股東的權益,這可能是解決股本權分置的有效工具。

  權證本身是一種期權,是非流通股東無償分配給流通股東的認股權證,一年后分別以非流通股份按規定比例上市流通時,依據企業的動態指標和二級市場的股價,流通股東以當初非流通股東對價無償分配給流通股東的認股權證,去認購非流通股份而使非流通股份獲得流通權。這樣可激勵非流通大股東在此期間經營好上市公司,流通股東持有權證兌現非流通股份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否則公司業績滑坡導致股價下跌,到期正股價格低于行權價,就很難獲得流通權甚至行權失敗,非流通股份仍然不能實現流通。

  與此同時,權證本身是一個金融衍生產品,可以上市交易流通,增加了新的投資品種,能起到吸引資金、活躍市場的作用。全流通過程中的股價和權價,完全由市場上投資者博弈決定,也就是按市場規律和公司基本面狀況去裁定。通過權證產品引入,解決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對價未來利益的平衡問題,最大優點能使流通股東權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護。在權證行使價格確定的情況下,股價越低,流通股股東通過權證行使所換購的股票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另外,可以提高優質公司參加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積極性,通過把解決股權分置與經營管理層的激勵機制結合起來,提升市場各方參與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良好預期,推動股權分置改革走向成功。

  改革股權分置改變了原有以流通股東為基礎的估值體系。在全流通預期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得到調整,市場價值中樞不斷下移和股價結構展開調整,同時也降低了估值水平,原有的價值投資體系呈現被顛覆的跡象。舊的估值體系被打破,將引發市場估值標準和價值體系的重新構建,帶來資產價值重估再發現的新機會。從中長期看,企業的基本價值才是最根本的決定因素,績優穩定成長的上市公司,將成為“稀少”資源而被價值投資者追捧,因此解決股權分置不會對績優成長股造成中長期影響。股價結構調整的步伐不會因股權分置改革啟動而停止,相反還會加速個股價值回歸的進程。股價兩級分化是今后的主流趨勢,使一些無法救活而被淘汰的“壞孩子”(上市公司),會逐步萎縮直到死亡,留出市場空間讓“好孩子”(上市公司)活得更好。

  因此,股權分置制度改革和市場機制轉變是有代價的,這個痛苦過程除了有資本風險外,還需要時間來化解。多年以來發展資本市場的戰略模式需要調整,重建一個有效的、強大的資本市場,實現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作用,讓價格機制和價值規律決定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為今后有能力支持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下去作好充分準備。

  在世界金融史上,每次遇到危機時都是制度創新最活躍的時期,通過創新求得生存和發展。此次解決股權分置是敢于直面歷史遺留問題,以制度創新積極尋求突破,是革命性的制度復位,其功效不亞于當年創立中國證券市場的作用。所以我們要以專家治理的頭腦,國家戰略的思維,國家全局的考慮,積極尋求重新構建適合我國證券市場的估值體系。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權證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戛納電影節
《星戰前戰3》
2005中國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聯賽第10輪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大城市停車的煩惱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