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股市傳言與忽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4日 14:40 《商務周刊》雜志 | ||||||||
□文 縹緲 紛繁復雜的資本市場,從來就不缺新聞。但今年卻不同于往年,各式各樣的消息充斥于市場,可以說是摩肩接踵,真假難辨,并經常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從天而降。粗略算來,包括坊間傳聞,市場近來傳出的重量級“大忽悠”,不下幾十條。期間,不但有4月初的“愚人節行情”拔地而起,還有夾雜著大量或驗或不驗的“猜測”,內容相互交叉、政策變
從古以來,我們國家就有一種將文字視為正道的“文化傳統”,這很容易就讓我們這些靠著說話、寫字在市面兒上“混”的人,緊追那些可以“忽悠”幾句的熱點議題,對此,我們一方面深受“忽悠”之惠,另一方面,也確實有點脫略形骸。 但是奇怪得很,至今我還沒有看到有人站出來,褒獎“忽悠”,我們是否應為“忽悠”有所不平?回答應是肯定的。 不平之一,“忽悠”為什么可以存在? 說白了,“忽悠”乃自由市場經濟的第一要義,自由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必須依賴“忽悠”才能存在的利益場所。在市場,存在著買方與賣方的矛盾,這是一種不能調和的利害沖突,也是市場經濟之中的永恒的難題。 所以,一種商品,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只要有其價值,就有其兩面性,就必然遭遇“忽悠”。從這個意義上說,“忽悠”的本質,是跨越哲學與理性的話語權。如果我們能夠及時識別,并且遏制其危害,“忽悠”并不可怕。因為市場本身,恰恰是建在這一極其簡單但是極其脆弱的社會倫理之上的,有人“忽悠”則為真,無人“忽悠”則為假。 可以這樣說,市場行為經常是反智的。既然是反智的,就不會存在絕對無理的“忽悠”。趙本山“自行車換拐”的套路,在西方至少二百年前、在中國至少二千年前就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了。只要你的水平足夠,就可以想怎么“忽悠”就怎么“忽悠”,想“忽悠”誰就“忽悠”誰。中國戰國時期,蘇秦善于“忽悠”,所以他位尊而多金,掌六國之相印,就是一個絕好的證明。 不平之二,一般來說,“忽悠”總是利大于弊。如果沒有“忽悠”,我們將失去一件源于市場的“利器”。 眾所周知,在我們這個時代,假如一個人對于客觀事物,即便是最好的、最有道理的事物,察覺不到其中的缺陷,那他就不是一個高明的人。客觀地說,每一枚硬幣都有兩面,即便其中的一面黏在地上,無法撬開。 經典的例子莫如“皇帝的新衣”。作為弱勢群體,皇上的審美與情趣,我們不好亂講,首選就是沉默;但是,如果我們連沉默的權利也沒有,也無妨善意地“忽悠”幾句,以免真正的騙子們,把一些根本沒影的事,搞成“鐵一般的事實”。 不平之三, 對于一些特別的事情,關系越重大,就越需要有人來“忽悠”。 無論對于“忽悠”的正方與反方,我們都要培養,都應支持。比如近些年有關“國有股全流通”的討論,有關“國有資產流失”的討論,就存在相對“冷場”與“失語”的現象。此一方“打死也不說”,彼一方“打死也要說”,這邊打過來,那邊踢回去,酷似京劇《三岔口》。這比“忽悠”還不如。 眾所周知,論證“皇帝穿了衣服”,需要比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并輔之以一定的利益動機。反之,如果說“皇上沒穿衣服”,實在簡單得多,兒童也能辦到。在難易之間,如果允許大家盡情“忽悠”,就不會“舍其易,而求其難”了。 很多時候,想人為地限制“忽悠”并不容易,正確的方法是建立風險機制,“蜜棗是你的,毒酒也是你的”。 不平之四,市場的免疫力,遠比我們認識中的更頑強。所以對于“忽悠”,只要是市場行為,只要不違法、違規,只要不危及社會正義,理應任其發展。 我們人類畢竟是直立行走的動物,有別于鳥獸蟲魚,“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吃一塹,長一智;天下滔滔,口舌滔滔;我們死都不怕,難道還怕“忽悠”嗎? 不平之五,中國社會最缺的是什么?很多人認為是誠信。事實上,如果沒有偽誠信,誠信無從談起。指鹿為馬易,掩耳盜鈴難,在誠信與偽誠信之間,是“人與自然”的分野,而不是“人與人”的分野,中間地帶,大抵都是“忽悠”。從這個意義上說來,“忽悠”有其反抗奴性的特質,是相當消極的一種自由,但它畢竟屬于自由。 反觀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有很多善于“忽悠”的人才,大多具有優秀的領導潛質,只要他能體恤到人民的苦難,總會干些正經事,總會成就一番追求。雖然此類人物少之又少,但是我想,我們總有一天要回歸法治社會,回歸到一種更加有序的社會體制之下,讓人們想壞而壞不起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