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將形成由員工及管理層、意利瓦、IFC和煙臺市國資委四方參股的股權結構,具備了政府、外資和民營資本三個相互制衡的力量
□本報記者 劉冬
5月18日,世界銀行下屬私營部門投資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
rporation,以下簡稱“IFC”)向中國最大的葡萄酒公司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裕集團)投資1760萬美元。
此前,今年2月7日,煙臺市國資委以人民幣4.8億元將張裕集團33%的國有股權轉讓意大利意利瓦隆諾投資公司。
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在張裕集團的股本總額中,煙臺市國資委的所占比例將由55%減至12%,失去對張裕集團及本公司的控制權,張裕集團亦將變更為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1892年就誕生的張裕葡萄酒公司,從百年民族品牌到一家由員工及管理層、外資和煙臺市國資委四方力量制衡的合資公司,由煙臺市國資局主導的這場國有資產退出大戲,成為一個規避政策風險,而四方完勝的經典。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煙臺國資委一直站在張裕集團改制和股權轉讓的風口浪尖。
自2004年下半年,現有香港學者朗咸平對國有企業管理層收購(MBO)大加伐撻,掀起輿論狂潮后有國資委頻頻發文,對大型國企的MBO設限。此時,媒體發表張裕改制的文章折算成廣告投放,據稱價值上億元。
而張裕集團能走到今天,他們精心設計的出牌順序使他們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按照規定,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MBO必須報國資委審批,但涉及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地方企業改制,只要在法律上不構成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亦無須上報國資委。
也就是說,在2004年10月裕華投資與煙臺市國資委簽訂了《國有產權轉讓合同》,張裕集團45%的國有產權轉讓完成后,煙臺市國資委手中尚持有張裕集團55%的產權,仍為集團實際控制。但由于不涉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變更”,因此該轉讓不需要經過國資委的批準。
而2005年2月,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的事實是由于意利瓦公司獲得煙臺國資委另外33%股權引起的,這一轉讓雖然必須獲得國家商務部、國家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委員會等有關部門的批準,但即使被否決,也只對意利瓦與煙臺國資委之間的協議有否定效力,對裕華公司獲得的45%的股權并無妨礙。
如果意利瓦集團收購33%股份在先,裕華投資獲得45%受讓在后,那么裕華投資和煙臺國資委簽訂的《國有產權轉讓合同》就必須經過國資委審核。事態的發展就會變得復雜。
是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張裕將形成由員工及管理層、意利瓦、IFC和煙臺市國資委四方參股的股權結構,具備了政府、外資和民營資本三個相互制衡的力量。張裕葡萄酒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洪江對《財經時報》說,這既符合煙臺國資委既要實現轉換國有機制、引入國外戰略投資,又保持張裕了始終作為民族品牌的要求。
張裕為一家為1萬多葡萄種植農戶提供可持續發展工作機會的公司。國際金融公司農業局局長Jean—Paul Pinard說:張裕集團的改制賦予公司靈活性、動力和資源,從而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IFC則在國有企業向私有投資機構的轉化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中國企業走向企業壯大和國際化的路徑中,張裕已經漸行漸遠。
【鏈接】張裕改制全景
2003年8月29日,張裕發布公告,煙臺國資局決定將其持有張裕的部分國有產權對外轉讓。
2004年10月29日,煙臺國資委將持有張裕集團45%的股權轉讓給以張裕管理層為主的裕華投資。裕華投資成立于2004年10月28日,注冊資本38799.51萬元,其中,46個自然人均為張裕A普通職工,兩個企業法人分別為煙臺裕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中誠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裕盛投資成立于2004年10月27日,26名自然人股東皆為張裕集團和張裕(000869)管理人員。
2004年12月22日,張裕集團、煙臺市國資委和意大利意利瓦集團三方簽署了張裕集團33%股權的轉讓意向書。
2005年2月17日,張裕正式公告,煙臺市委與意利瓦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張裕集團33%的國有產權轉讓給意利瓦公司,轉讓金額為人民幣48142.43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