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試點雙方一個必須妥協的動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1日 03:25 第一財經日報 | ||||||||
如果兩個人在獨木橋上相遇,結果會怎樣? 在中國證券市場股權分置的大河兩岸,第二次架起了獨木的橋梁,四家試點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正從兩岸走來,非流通股股東拿著“補償金”,流通股股東手握“通行證”……
一方已經開始了“叫價”。隨著三一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開出了流通股每10股送3股派8元,可以想見,其余三家,甚至未來更多的試點公司,都將采取這種非流通股股東叫價,流通股股東還價的方式;流通股股東一次不同意,非流通股股東叫第二次,依此類推…… 市場果真讓人喜出望外。它其實已經通過三一重工的探路而昭示,這就是市場選擇的最聰明也是最務實的方案——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之間的“叫價”模式。 這種“叫價”方式有著“一石三鳥”的妙理:一,它的原理是統一的,是“買賣”,精神實質是一元的,乃“市場”,這種唯一的原則和精神對所有的公司都是平等而適用的;二,它使博弈最簡化,參與角色最少;三,出價可以最務實,非流通股股東自己最清楚該如何割舍。 正逐漸顯現的這一最簡化的市場“叫價”路徑,體現了《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中隱含的化繁為簡的智慧。但從一分為二的辯證法出發,這個最簡化的交易,卻因為對方都是唯一的,雙方都別無市場選擇,雙方意愿差距較大時會動搖交易信心。 簡單地說,如果沒有外部壓力,非流通股股東一而再、再而三叫價,流通股股東仍不滿意怎么辦?甚至非流通股股東的心理底線本來就比流通股股東的愿望高很多怎么辦?這就很可能使獨木橋上出現雙方均不讓步,形成僵持不下而最后不了了之的局面,進而導致整個股權分置改革虎頭蛇尾,浪費了中國金融改革最寶貴的時間資源。 當然,《通知》在顯示智慧的同時,也有需要配套支持之處,即沒有能提供促使試點雙方不得不妥協的外部壓力,換言之,沒能提供一個雙方必須達成交易的機制。而這個動力機制是成功解決股權分置的舉足輕重的關鍵制高點。 這個機制要到哪里去尋找呢?我們認為,僅僅局限于一個試點上市公司的一根獨木橋是沒有出路的,而當河的兩岸搭起了多條,幾十條、甚至百千條的橋梁時,就可以通過競賽而逼迫出澎湃的改革動力。 現在市場迫切需要這樣的決策出臺——限定一個時限(比如兩個月),要求試點上市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雙方必須達成一致,否則其將永久失去解決股權分置的資格。如此一來,博弈雙方的共同利益將超越雙方的分歧,因為誰都知道,這將是天壤之別。試點的成功概率由此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一旦試點成功,更可以進而宣布:所有其他上市公司全面解決股權分置,在某一個時間段(比如6個月)內,必須達成交易,否則也將永久性失去解決股權分置的資格。非常明確地告訴所有公司的對壘雙方,如不妥協,就將永陷股權分置的此岸。 對于類似政策,可能會有疑慮——這樣逼迫非流通股股東是否公平。我們認為這是公平的,首先,如果達不成協議,流通股股東也會掉到河里;其次,當年IPO上市時,非流通股股東通過第一次架起的橋梁,將自己的公司到對岸賣出了高溢價后返回,橋梁拆掉了,它們是受益人。 第二個顧慮是如此剛毅決斷,市場能否承受。不能否認,任何辦法都會有副作用,但我們深信,解決股權分置,最大的禍患是預期不明,最大的風險是拖而不決。預期不明只能越來越導致人心惶惶,操縱投機;過去四年多造成了股市市值蒸發1.4萬億元,再拖下去代價會更大。 現在,中國證券市場的改革已到了必須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戰時刻。證券市場不能激活,則商業銀行改革上市也可能事倍功半;而如果成功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商業銀行的改革和匯率改革也將受益。 歷史的機遇就在咫尺之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