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是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關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0日 23:15 中國經濟時報 | ||||||||
丁圣元 證監會“通知”和交易所的“指引”既沒有明確A股含權,更沒有提及如何體現A股含權,因此它們不是股權分置問題的綜合性解決方案,而是規定解決程序的技術性方案。技術性操作方案的特點是提出了可供執行的具體路徑,而不直接提供定價問題的答案。然而,即使完全從技術角度出發,隨著改革試點的逐步推進,這些案例必將或明顯或隱含地顯示出股
應當旗幟鮮明地堅持A股含權。 根據A股市場歷史的和現行的約定,非流通股是不流通的,從不流通轉向流通,屬于修改合同,按照市場化的交易原則,只能雙方平等協商、等價交換,從流通股東手中為非流通股購買流通權。就這一點來說,所謂“補償”流通股東的說法實質上并不準確。 實際上,A股含權還有歷史淵源。由于人為劃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導致流通股定價長期嚴重虛高,A股股東付出了遠遠超出公平合理的代價。非流通股股本權重畸大,導致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失衡,不能有效監督上市公司運行,大股東長期侵占小股東利益,長年累月地單向利益輸送。 有人說應當向前看,不能滯留在歷史上。這種論調是極其危險的。信譽是金融市場的命脈,金融市場幾乎完全建立在信譽之上,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金融市場的決策者如果不把信譽放在第一位,就是在拿金融市場的生死存亡做賭注。從歷史和未來的大視野看,我國股票市場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全體股民的積極探索和嘗試,主觀上屬于個人冒險逐利,客觀上正是在替全社會、全體國民嘗試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道路。因此,股權分置改革絕對不是僅僅關系到股民利益的小事。 適當定價可以一石三鳥。 第一,為非流通股購買流通權是對流通股東作為平等市場參與者的起碼尊重,通過適當定價可以糾正歷史上對流通股東的由來已久的嚴重歧視,重樹決策者和市場的信譽。 第二,通過適當定價將促使現有流通股在總股本中的占比上升,現有第一大股東的股本占比下降,有效地緩解一股獨大的痼疾。只要進入證券市場,國資管理部門作為股東利益的代表,性質屬于普通市場參與者,從三公原則出發,其地位和普通流通股東完全是平等的,應當共同服從監管機構根據現有法規實施的監管。一股獨大實際上已經導致國資管理部門在證券市場“客大欺店”、尾大不掉,嚴重干擾正常市場秩序的建立。 第三,和第二點相關,適當定價導致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有效下降、現有流通股市場持股比例有效上升,為了確保控股地位,大股東出售股權的沖動將顯著下降,由此可以明顯降低現有上市公司再融資壓力。如此更加有利于資源配置。這要比任何人為規定都更可靠地解決上市公司幾乎不受制約的再融資沖動。再者,上市公司控股權的整體轉讓比在二級市場零售有利得多。 正常條件下,股票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相比,除了促進交易、發現價格、配置資源、交換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股權交易,即企業所有權的交易。市場經濟制度建立在企業所有權制度之上,沒有市場化的企業所有權制度,就沒有真正的市場經濟制度。為了解決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問題,政府動輒剝離萬億元以上的呆壞賬,拿出數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由此可見,我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錢,而是國有企業,包括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運營制度。正因為此,我們應當花錢買制度,而不是打著制度建設的旗號圈錢。 只有借助有效的股票市場進行產權流通,才能促使沉淀多年并不斷老化、貶值的國有資產流動起來,才能實現價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競爭力提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不應把自己視為企業財務會計,只知對現有資產斤斤計較,而忽視了自己肩負的國有企業改革重任,忽視了真正盤活國有資產、改革企業制度、發展未來競爭力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歷史使命。國資管理部門博弈對手不是流通股東,而是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