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一
治理整頓公司試過許多方法,但屢試不靈,上市公司不講誠信仍我行我素。怎么辦?
雖然誠信是一種理想境界,但我們目前最缺的是促成誠信的手段。也就是說,暢談?wù)\信理想時,打幾路迷蹤拳問題不大,但遇到具體問題必須有具體的指導(dǎo)方針。
誠信是一整套法則
誠信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組詞———意思很好。“誠”指真心,不虛偽;“信”是指講信用、真心、不虛偽,都能在古代典籍中找到出處。
中國文化的特點是飄逸、飄渺———時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我們對誠信問題的態(tài)度也是如此,誠信來誠信去,像是迷蹤拳、形意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但現(xiàn)代社會的誠信更是一套法則,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你要問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他們誠信不誠信?高管人員肯定會說:“我們是為股民服務(wù)的,所以不怕股民的批評指正。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股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意見辦。”誠信不能只是一種態(tài)度或口號,股東對董事要聽其言,觀其行,股民只有與董事不斷地開展斗爭,才能迫使董事能夠誠信。
同時,我們不能只要求別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而自己卻“不得已”地做違心的事,說違心話。誠信不僅是不能說假話,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只說一部分真話,要說全部真話,至少允許別人說真話。如果不能說全部真話,那還不如不說,沉默也是一種態(tài)度,沉默也是一種誠信。古羅馬法律中就有:“沉默不同于隱瞞”(aliud est cet celare,aliud tacere)。
虛假的選擇權(quán)
“誠信,還是不誠信,這是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被脅迫,無法在誠信或是不誠信之間作出選擇,那么,這是一種“虛假選擇權(quán)”。如果某一城市的建筑大多蓋得很丑,但你非要說城市變得非常美麗,而且還要責(zé)怪市民笑得太少,這樣,誠信從何而來?如果整整一代公司老總,上小學(xué)時就不斷地說違心的話,今天批判這個,明天批判那個,這些老總會信任別人嗎?如果他們不信任別人,他們有什么動機,努力讓別人信任自己?一個社會中,如果說假話只是舌頭上打一個滾,是自保的必要手段,誠信從何談起?
誠信并不是先天的個人特性,而是后天經(jīng)歷所決定的。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中,如果說真話的人或不愿說假話的人經(jīng)常受到排擠打擊,甚至是被視為迂腐或過激,而那些口是心非的人卻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這樣一個社會怎么會不缺乏誠信?公司高管人員也不會單獨地取信于股民。
在人類社會中,在互動社會中,我們不可能在某些地方要求誠信,在另一些地方又不要求誠信。我們不可能自己不誠信,但卻要求別人誠信。并且,證券市場的原動力就是逐利,我們有什么理由認為證券業(yè)人士會特別誠信?有什么理由認為他們會比其他人更加誠信?
要從良知開始談起
我們還時常將誠信與誠實信用混為一談。誠實信用是個法律術(shù)語,需要在法治的概念中來探討,遠非三言兩語能夠曲盡其幽。當然,法治的存在也是真心實意地討論法律問題的前提。
那么,什么是法治呢?對法治的解釋不少,有的還很連篇累牘的很深奧。但我以為,法治是一個社會的群體良知。良知不同于誠信,誠信是絕不損人利己,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而良知是不做某些壞事,至少是不做損人不利己的壞事。良知是誠信的基礎(chǔ)。
良知這個概念是不是太抽象?不抽象!良知就在我們身邊。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你是有車族還是追車族,你在街頭徒步行走時,可曾遇到過小車司機禮讓行人的?若是五年之內(nèi)你遇到過五次,那么我們或許可以真心實意地開始探討法治了。否則的話,我們還是要先談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