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上證指數失真秘密 掩蓋了投資者損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6日 10:08 中國經濟時報 | ||||||||
-張鋼鈞 最近看到一種說法:上證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雖然三年多來下跌了48%,但與1990年100點的起點相比較,仍有近11倍的漲幅,年復合增長率為19%,超越同期的國外股指,仍然屬于牛市。
真是如此嗎?上證指數是否客觀反映了投資者的實際盈虧?答案是否定的。 在筆者看來,有三個原因導致了上證指數的嚴重虛化或失真。 第一個原因,是14年來組成上證綜合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的股票數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上證指數虛化最主要的原因。 上證指數以上交所開業的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起點為100點。初期的樣本股只有8只,總市值只有10億元。至1992年5月份,上證指數已經超了1300點,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最大漲幅超過12倍。但此時的上市公司數也只有不到20家,總市值僅為200億左右,還不到目前的1%,如此之小的總市值就將上證指數提升到了1300點的位置。按照上證指數的計算方法,新股是在原來點位的基礎上計入指數,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此后上市的股票不漲不跌,指數就可以維持在原來的高位。 由于初期樣本股數量太少,而上市后又漲幅過大,使得早期指數的基礎過高。這正是造成上證指數虛化的最根本原因。 與上證指數相比,有兩個指標更能夠客觀反映投資者的實際盈虧狀況。 一個指標是歷年來上市公司融資總額(不含轉債)與目前A股流通市值的比較,前者約為8500億元,后者約為10200億元。這就是說,如果以買入原始股的成本計算,投資者約有1700億元的盈利。 另一個指標是歷年來上市公司流通A股在上市第一天的流通市值之和,與目前A股流通市值的比較。前者的數字估計在15500億左右,后者仍是10200億元。也就是說,如果以二級市場的介入成本計算,投資者約有5300億的虧損。 以上兩個指標都沒有考慮交易成本的問題。考慮到4000億元的歷年交易成本,則兩個指標都是虧損的,虧損數額分別是2300億和9300億元。 因此,牛市之說根本無法成立。 上證指數失真的第二個原因,是新股上市首日計入指數的計算方法。其作用機理是,只要新股上市第一天是上漲的,那么總市值就會增加,就會帶動指數上漲。這個規則的原意是要把新股申購的收益計算在指數之中,但由于投資者只能賺到流通股的差價,而指數是以總股本計算的,這樣就成倍夸大了新股認購收益。 有人推算,兩年多來這個因素造成的上證指數失真累計在100點左右。 上證指數失真的第三個原因,是在股權分置條件下,部分大盤股對指數的杠桿作用。 我們知道,兩市流通A股的數量平均只占總股本的27%,剩下的主要是非流通股和少量B、H股。而指數的計算方法,是以流通A股的股價和總股本數量為依據的。也就是說,在一家公司總股本中,只要流通A股占的比重小于27%,就會對指數產生杠桿作用。 我們以中石化為例,來說明杠桿作用。中石化的總股本為867億股,流通A股只有28億,比例為3.2%,遠遠小于27%的平均比例,因此杠桿作用是巨大的,其杠桿系數為27÷3.2=8.4倍。 假設中石化A股漲到28元,那么其總市值為867×28=24276億元,這與滬市的總市值相等。也就是說,即使其余800多只股票全跌到零,那么上證指數仍可維持在現有水平。而按其流通市值計算,僅為28×28=784億元,相當于滬市流通市值的12%,流通市值將遭受88%的縮水。 上證指數中權重較大的國企大盤股,多數的流通A股比重小于27%,因而具有杠桿作用。比如華能國際(資訊 行情 論壇)、上海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等。只要這些公司的走勢強于大盤,就會對指數產生虛增的作用。當然,杠桿作用是雙刃劍,如果其走勢弱于大盤,也會產生相反的“虛減”作用。 上證指數的虛化和失真,很大程度上掩蓋了投資者的實際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