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雄偉
股票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對于那些受過呆板的數量分析訓練的人,處處都會遇到不利的因素。如果可以通過數學分析來確定選擇股票的話,還不如用電腦來算命。選股票的決策不是通過數學做出的。”筆者的觀點是:股市不能太理性科學化,有時候也是一門藝術。中國股市演變到了今天無人滿意的地步,就是太把
股市當成了一門科學,而完全忽略了它的藝術成份。
藝術的東西很多時候并不能精確度量,科學理性預測的結果往往是與現實大相徑庭。遠的不說,有人對2004年亞洲股市進行了統計,亞洲有14個國家或者地區有證券交易所,2004年12個上漲,2個下跌,上漲前三位指數的漲幅都超過40%,這其中就有連受海嘯和地震傷害的印尼,而在亞洲名列跌幅第一的就是中國股市。如果認為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用投資增長、吸引外資、進出口增長率、GDP增長率等等指標來計算,即使是最會算數的大預言家,對亞洲各國股市2004年排行榜也只能大跌眼鏡。
是藝術就要有創造。如果缺乏創造性、缺乏個性,學得再像能比得過復印機嗎?比得過照相機嗎?是藝術就不能復制,復制品只能是贗品。中國資本市場本身是有自己的個性的,比如股權分置,撇開好壞不談,就是中國的特色。近幾年,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低迷或許可以找出一萬個原因,但忽視自己的個性而采取照搬照抄國外成熟股市的做法,肯定是重要的敗因。
是藝術就要有激情。中國的股市原先也是有激情的,1994年8月,受三大救市政策刺激,上證指數一個月里大漲135.19%;1996年4月,深科技從4.52元暴漲至20.99元,一個月里漲幅高達364.38%。這幾年中國股市越來越缺乏激情了,成交量萎縮、投資者不斷撤離、上漲的股票往往曇花一現、下跌的股票卻綿綿不已。有專家指出,這是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過分理智所致。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往往動用各種科學方法對擬投資的公司進行周密的分析,行業前景、公司成長性、現金流、股息率、有沒有再融資意向等等弄得精確無比,大家都這么做了以后,對擬投資公司的估值已經了然于胸,你也買一點、我也買一點,機構投資者所買的股票趨同,買好后,大家捂著,要漲一起漲,要跌一起跌。唯一還有激情的是所謂的游資,它們東一榔頭西一錘,偶爾還能濺起一點浪花。而被機構投資者引為圭臬的美國股市、香港股市卻仍然充滿激情,君不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網易曾在短短的一年里股價暴漲60多倍;君不見,買入英皇中國股票,只兩個交易日10萬港元就會變成了43萬港元,買入奧瑪仕股票,兩周時間10萬港元變成214萬港元!
順著彼得·林奇大師的觀點往下看,既然股票投資是藝術,就不該去簡單模仿美國股市怎么樣、香港股市怎么樣,而要把中國人的創造性拿出來,打造有中國特色的一片天空。既然股票投資是藝術,就要拿出激情來,讓超理性的投資者從股票市場走開,去投資債券或者存銀行。一潭死水的中國股市歡迎激情四射的機構投資者進來,轟轟烈烈地干一場總要比窩窩囊囊地倒掉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