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是根本問題嗎 監管和完善代理制是正途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0日 09:08 中國經濟時報 | ||||||||
張東臣 莊家操縱、券商丑聞、包裝上市、惡意圈錢、財務造假、一股獨大、股權分置……,經過近幾年熊市的激辯,股市的各種問題被越來越清晰的羅列出來。其中,“國有股一股獨大”、“股權分置”被認為是造成股市困境的根本問題,要求解決“深層次問題”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近期,坊間又流傳著所謂的“全流通概念股名單”,一些咨詢機構也借機鼓吹,“全流通試點股極可能成為目前市場上最有漲升動力的板塊”。名單所列個股股價也隨之出現波動,似乎一旦成為全流通試點,股價就應該被“炒上天”。 眾所周知,全流通一直是懸在股民頭上的最大“利空”,如今卻何以搖身一變,成了眾人企盼的“利好”呢?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對中國股市現存的各類問題仔細思考,探究其根源,我們不難發現:“國有股一股獨大”、“股權分置”并不是造成股市困境的根源。即使解決了股權分置,中國股市所存在的問題不僅仍然會繼續存在,相反還可能愈演愈烈。筆者認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可以被視作股市長遠發展的一個前提,但其并不能解決當前中國股市的根本問題。 事實上,所謂的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實際上就是取消了“國有法人股和社會法人股不能流通”的限制。如果不能體現出對流通股東的補償,那么“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對股民并沒有實際的好處。惟一的好處是讓懸在股民頭上的一把“利劍”砍了下來,以后就再也沒有人拿全流通政策說事兒了。 目前,國內股市全流通的股票也并不是沒有。自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開張,在最初交易的老八股中,延中實業(現方正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愛使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飛樂音響(資訊 行情 論壇)、申華股份(現申華控股(資訊 行情 論壇))以及興業房產(現ST興業(資訊 行情 論壇))都是全流通的上市公司,始終不存在股權分置問題。但是,這些全流通公司長期以來也并沒有體現出制度的優勢,相反還成為資本炒家追逐的對象。然而就在這幾年熊市的同時,鹽田港(資訊 行情 論壇)、深赤灣(資訊 行情 論壇)、上海機場(資訊 行情 論壇)、中集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等股權分置問題明顯的上市公司卻業績始終保持優良穩定,股價持續漲升。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股權分置解決與否和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及股價的漲升并無直接關系。 有人認為,股權分置問題影響了流通股的估值,導致流通股價格虛高。事實上,這是建立在中國股市成立初期股票稀缺、供求嚴重失衡基礎上所形成的“投機炒作”觀念,是投資者的一廂情愿。例如,H股、紅籌股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都存在非流通股和法人股,但國外的投資者卻不因此認為流通股的股價應當被高估。雖然非流通股的價值可能因流通性較差而打折扣,但其在市場條件下轉讓(如公開拍賣)的價格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其實際價值。如果流通股價過高只能說明市場泡沫嚴重,價格偏離價值太遠,不適合理性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惟有遠離股市。 有人認為,股權分置市導致上市公司高價圈錢的罪魁禍首。事實也并非如此。溢價發行在任何股市都是天經地義的,投資者沒有理由要求發行人必須與自己等額出資。投資者既然進行了新股申購或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了自愿的買入行為,就表明其對股票發行價格或當時的市價是認可的,那么這種溢價也就是合理的。而配股、增發等再融資行為則往往是以低于市價的價格進行。市價都能接受,低于市價的再融資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而且投資者同樣有放棄認購的權力。由此可見,投資者完全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與股權分置何干呢?在此,我想投資者真正要抱怨的并不是“高價發行”,而是“惡意圈錢”。因為很多上市公司靠造假和利潤調節“騙”到資金后,就往往把資金侵占或挪用了。 有人認為,股權分置使大股東不關心股價,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東沒有共同利益。事實上,股權分置下,非流通股與流通股東的共同利益就是公司的業績增長、權益增加以及發放紅利。大股東不關心股價對非流通股股東也未必不利,相反如果大股東的股權可以流通,那么大股東很可能就成為最大的“莊家”,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操控股價,就更增添了一個侵害小股東利益的渠道。所以某種程度上,股權分置限制了非流通股流通,實際上也是保護了中小流通股東的利益。在此,我想投資者真正抱怨的也并不是股權分置,而是上市公司治理不規范,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的問題,根本沒有一門心思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好。那么,允許非流通股流通就能做到這一點嗎?通過流通實現退出的機制真的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嗎?大股東會不會“關心”過股價后就更不關心公司發展了呢? 應該說,股權分置的存在對股票市場的定價以及股市的效率等方面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股權分置未必是當前中國股市急需解決的根本問題。造成中國股市當前困境的是監管不嚴而導致的信心危機,太多不誠信的事實使投資者對股市完全喪失了信心。或許很多投資者對二級市場原本就有的泡沫還認識不夠,但如果大家都按照游戲規則行事,即使虧損想必也能心平氣和地接受。真正令他們感到氣憤和不公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從招股開始就不斷的造假,隨之又以挪用、貪污、轉移甚至強占等各種非法手段侵害流通股東利益。如果法律都不管用,那制度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好的制度不能發揮作用,結果就會成為擺設。 中國股市要想擺脫困境,惟一的出路是加強監管和完善國資管理的代理制度。目前西方國家在尋找治理企業腐敗犯罪的途徑時,也正在回歸到加強政府監管和完善代理制上來。在西方全流通的股市里,同樣會出現熊市,也同樣會出現欺騙、造假掠奪股民現象。但每一次熊市后政府都必然會進行相關的立法,實施重大的革新,每一次丑聞都會導致更嚴厲的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