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需要最基本的公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3日 15:21 南方周末 | |||||||||
截至2005年1月31日,滬深兩市A股流通市值為10336.67億元,一個月內,較之上月,共計“蒸發”573億元。4年之間,中國滬深兩個股市的市值減幅,高達30%以上。 資本市場的風險人所共知,但風險究竟從何而來? 資本市場的“缺陷”
眾所周知,資本市場是建立于股權理論之上的。但是,股權理論卻存在著一些非常明顯的“缺陷”———如果企業的實際資產,完全可以不隨股權的轉移而轉移;如果股票發行人缺乏誠信,則股權的合理價值,趨近于零。從這種意義上說,任何資本市場,始終都是“誠信市場”,存在著與生俱來的誠信預期。 問題還不僅如此,資本市場還有其它缺陷。 首先,是關于市場交易的體制性功能方面的缺陷。資本市場的作用與功能,在任何國家,都不可以進行“局部市場”的利弊方面的評價;而應從國民財富積累的角度,看一看本國的資本市場,它究竟能否“創造”財富? 事實上,任何時候,資本市場都很難創造財富———財富創造的過程,是由全社會的制度性安排所決定的,資本市場如果不能對制度安排施加影響或者起決定性的作用,就不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而僅僅可以作為“分配補償”的一種工具。雖然短期不一定如此絕對,但是對于長期而言,資本市場創造的只有交易稅,很難創造價值。 所以,資本市場本應越簡單越好,應把主要精力,用于市場的交易體制的建設與完善,從而推進國家的行政體制建設,這包括維護投資者關系、風險管理、恪守股權限制,而且保證交易的正常進行。 第二,資本市場存在價值觀念方面的缺陷。所謂價值觀念,是一個市場的投資者在內心深處、最深層次的“是非判斷”,是善與惡的標準,它是整個市場全部行為方式的靈魂與導向。市場的價值觀念,無論任何時間都會有效,當它被轉化成為精確的文字規則、并且不斷驗證之后,便成為一種“文明”,成為這一市場的文化。 從根子上說,由于資本市場是一個具有天然分歧的“矛盾產物”———買方是這么算的,賣方卻不是這么算,所以,必須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念,才能促成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交易品中的“不同選擇”。有了買方與賣方的分立的立場,才能有繁榮的資本市場。 在這個意義上說,資本市場的本質風險,只是因為高度的“趨同”,而不是“分散”:發生危險的所有交易品種、交易機構,差不多都是由于極端的“自信”,而不是由于多空方面的技術與分歧。 第三,資本市場具備理性的缺陷。資本市場說到底,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非理性市場”,所以,它必然是一個“少數人市場”,從始至終,它很難受到理性行為的支配。在任何國家,皆是如此。 第四,資本市場具備監管缺陷。這是因為,沒有監管,也就沒有了“沒有監管也就沒有辦法產生的問題”;監管是一種成本(規則成本),而不是必然的保護,資本市場之所以可以生存,并不是由于保護,而恰好是因為它不需要別人保護。 在這個市場,需要的是基本公平。 “資本的玩偶” 正是因為以上這些“理論缺陷”的存在,相對于資本市場而言,發展并不是一切。要化解其風險,只能寄托于市場的文明化的程度,而這需要時間。 說白了,資本市場是一個建立于人類社會的“行為缺陷”與“知識缺陷”之上的“市場”,股權理論最重要的貢獻并非“誠信”,而是資本市場能夠以其“非理性的形態”存在,進而脫離本來意義上的“理性”。 在資本市場,市場彼此交換的,只是預期。預期背后,是投資者的自信,這是博弈可以成立的基本條件,而不是最終條件——投資者并不相信這一市場,但是投資者必須具備完全基于個人的獨立判斷,資本市場的“柔性”,由此產生。市場的“柔性”越好,參與的個人投資者越多,風險可以釋放的空間就會越大。 如果我們把這一過程考慮得更為長久一些,就知道這個市場的風險程度,取決于它在文化方面的感召力、它的自由度以及它的發展潛能。 基于此,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其能否為經濟與發展提供支撐,取決于風險的玩偶的“兩條繩子”,亦即相關政策的制定者對于“時間結點”與“空間結點”的“交叉把握”。市場為了擴大“空間”,會自主地進行“分層結點”,“C股市場”由此產生;同樣,市場存在許多政策方面的“空白結點”,可以將任一“時間”之內,所不可能承受的“空間”風險,通過“遲滯”方式,予以化解。 所以,任何潛在風險,在“時間”與“空間”方面,應當都是“可控”的、是可以釋放的。 今年將是市場相對較“火”的一年———未能經歷上一次大牛市的人們,將有幸目睹更大規模的市場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