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2005兩會 資本市場翹望政策定心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1日 08:27 證券時報 | ||||||||
□本報記者鄭文 雞年一開局就讓投資者看到了希望,而眼下即將召開的“兩會”,讓投資者更充滿了期待,期待早日出臺政策“定心丸”。 資本市場如何走出困境,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全面
如何盡快走出困境? 過去的一年,是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是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力度最大的一年,有許多長期以來亟需解決而難以解決的影響市場發展的重大問題,在貫徹落實“國九條”的過程中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與此同時,二級市場卻疲弱依然。證券市場如何走出困境,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話題。 專家指出,從更深層面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深化國企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等,都將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問題。資本市場在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推進金融等各項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并全面發揮其功能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成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 在這種共識之下,如何使資本市場盡快擺脫困境,加快改革發展的步伐,促使其功能的全面發揮也就顯得越發急迫與牽動人心,自然也更吸引“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目光。 股權分置攻堅戰何時打響? “股權分置將是眾多代表委員們關注和提議解決的問題,因為它已經無法回避。股權分置問題的長期存在,影響公司治理和市場價格的形成機制,制約著市場的穩定運行和功能的全面發揮。 更為重要的是,問題的長期存在和不斷積累,還嚴重影響著投資者長期投資資本市場的信心。”許多業內人士都這樣認為。 記得去年“兩會”,“全流通”也是當時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問題,一些委員代表還就此提出了建議和議案。一年的時間,“全流通”這一概念已被更準確的“股權分置”所取代,概念的變化折射出認識的深化:解決2/3股份不流通的問題,并非“全流通”這般簡單和所能詮釋。解決2/3股份不流通的問題,這是一次制度變革,其本質是不可流通的股份獲取可流通的權利,真正實現同股同權,而且,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后,并不意味著,可流通的股份一定就要實際進入流通。 誰都不能否認,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多個部門,涉及各類股東,涉及千差萬別的公司股權結構、行業分布和經營狀況,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解決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 破解難題,需要勇氣,更需要做足準備。在積極穩妥推進的過程中,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究竟何時啟動?今年能否打響攻堅戰?決策者能否作出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 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去年,民建各級組織深入基層,以“防范金融風險、構建國家金融安全”為題,進行大量調查研究。這預示著,金融風險將可能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而去年集中爆發的證券市場風險,尤其是證券公司高風險問題,自然也會在今年“兩會”上引起關注。 “風險的暴露并非壞事”,這是一種共識,關鍵在于,如何化解它,建立防范化解的長效機制。全國政協常委李雅芳日前撰文指出,現在的重要問題是必須首先從宏觀定位上做出正確判斷,明確防范金融風險的重點。 李雅芳分析認為,銀行風險與股市風險比較起來,銀行風險更為主要。我國銀行資產占社會金融資產總量的80%以上,是金融資產的主體,而我國證券資產僅占社會金融資產總量的3%多。 如何防范金融風險?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陳明德建議,要加快建立我國現代金融制度,穩步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體現主板和創業板兩個市場,重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其他層次市場建設。他同時指出,要提高監管部門的監管水平,建立健全各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協調配合的制度框架等。 投資者權益保護如何落到實處? 幾乎在每年的“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出“關于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提案議案,今年“兩會”也應不例外。 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內部控制人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短期最大化,重融資、輕回報;更有甚者掏空上市公司,存在虛假信息披露、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使投資者利益受損;證券公司風險較大,挪用客戶資產問題時有發生;投資者賠償機制不健全,因欺詐行為給投資者造成的重大損失,投資者難以通過司法渠道得到應有的賠償;由于種種原因,監管部門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及時性和威懾力不強等,這些市場中不斷暴露的使投資者權益受損、信心嚴重受挫的問題都可能納入代表委員關注的視野。 由“投資者權益保護如何落到實處”話題引出的是,如何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監管和法制建設?在《證券法》修改中,如何加大證券犯罪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完善投資者的司法補償機制?在加大對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方面,應為監管部門提供哪些法律上的必要保障?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何時投入運行等,這都將可能構成“兩會”關注的話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