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具有四種天然缺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1日 13:06 《商務周刊》雜志 | |||||||||
□文 縹緲 曾經有一位東方的哲學家詰難一位西方的哲學家:“如果沒有資本市場,我們如何看待沒有資本市場就無法產生的那些問題?”這是一個有關“非假設”的命題,無論你的回答是正向還是反向,都會落入“自殺性”的“邏輯陷阱”。
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資本市場,始終都是“缺陷市場”,存在某種天然的、邏輯方面的混亂。 我可以把它分為四個內容。 首先,是關于市場交易的體制性功能缺陷。對于資本市場的作用與功能,任何國家都不能僅看重“局部市場”的利與弊,而是從國民財富積累的角度,看一看本國的資本市場究竟能否“創造”財富? 正確的答案應是:任何時候,資本市場很難創造財富,財富創造的過程,是由全社會的制度性安排所決定的,資本市場如果不能對制度安排施加影響或者起決定性的作用,就不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而僅僅可以作為“分配補償”的工具。雖然短期不一定如此絕對,但是對于長期而言,資本市場創造的只有交易稅,很難創造財富。 所以,資本市場本應越簡單越好,沒必要“制造麻煩”,而應把主要精力用于市場的交易體制的建設與完善,從而推進國家的行政體制建設。這包括維護投資者關系、風險管理、恪守股權限制,而且保證交易的正常進行。 其二,資本市場存在價值觀念方面的缺陷。所謂價值觀念,是一個市場的投資者在內心深處最深層次的“是非判斷”,是善與惡的標準,它是整個市場全部行為方式的靈魂與導向。市場的價值觀念無論任何時間都會有效,當它被轉化成為精確的文本并且不斷驗證之后,便成為一種“文明”,成為這一市場的文化。從根子上說,由于資本市場是一個具有天然分歧的“矛盾產物”——買方是這么算的,賣方卻不是這么算,所以,必須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念,才能促成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交易品中的“不同選擇”。有了買方與賣方分立的立場,才能有繁榮的資本市場。在這個意義上說,資本市場的本質風險,只是因為高度的“趨同”,而不是分散:發生危險的所有交易品種、交易機構,差不多都是由于過于極端的“自信”。 其三,資本市場具備理性的缺陷。資本市場說到底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非理性市場”,所以,它必然是一個“少數人市場”,從始至終,它很難受到理性的支配,而且它天生是一個先行指標,不與全社會的市場化的進程并行。它只是理性原則的“馬前張保”,不是“馬后王橫”。 其四,資本市場具備監管缺陷。這是因為,沒有監管,也就沒有了“沒有監管也就沒有辦法產生的問題”。監管是一種成本,然而由于成本過于高昂,最終導致“香腸做的‘繩子’捆不住‘狗’”。資本市場之所以可以生存,并不是由于保護,而恰好是因為它不需要別人保護。在這個市場,需要的是基本公平,為所有的“設租者”提供公平數量的“繩子”。 正是因為以上四項缺陷的存在,相對于資本市場而言,發展并不是一切。而且,要彌補這些缺陷,也只能寄托于市場的文明化的程度,而這需要時間。正如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在文明的視野之內,政治與經濟,只是文明的表面現象,文化才是文明的血液、精髓與核心。” 對于一個市場,如果我們把它的生存考慮的更為長久一些,就知道這個市場的核心價值是取決于它的文化、自由度以及發展潛能。任何人都不必過分地低估這個市場,以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的所有判斷,都不符合事實。 在我看來,當今的世界,金融業務的“復雜程度”已經越來越趨于不受控制,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為某種用以逃避金融監管的工具市場,包括所有最新的金融衍生產品的“設計與應用”,都是“出污泥而染”、“濯清漣而妖”,哪怕代價極其高昂,人們也在所不惜。 由此可見,資本市場能否為金融系統的穩定提供支撐,完全取決于市場的文化。此外,就是市場也要盡可能地進行“技術分層”,以分散風險的危害而不能單向發展,“一味搞大”。 事實上,自然界的物種有各種生存方式,有兇猛強壯的大型動物,以強大的個體生存能力取勝;也有相對弱小的群居動物,以群體的力量來取得生存空間。這種生物間的相互制衡,導致大象不會比螞蟻更加安全,特別是在那些以機構為交易主體的市場。京劇《群英會》里有一個小小的過場,鳳雛先生為我們解釋了“連環計”:“欲破曹兵,須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著火,余船四散;除非獻連環計,教他‘釘’作一處,然后功可成也”。 我記得,后來那一把火,燒得可真叫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