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監管急需痛下決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7日 15:03 《法人》 | |||||||||
文 魯寧 什么叫“階段性穩定市場措施”——很簡單,無非是再次舉起“政策性救市”的“招魂幡”而已。 國內股市,“計劃”總是不如“變化”。本月14日,證監會適才發布“即日起恢復新
證監會朝令夕改打自己的耳光,也打了已搖搖欲墜的股市之“耳光”。不過,證監會出爾反爾倒也實出無奈。穩定股市即穩定社會,穩定社會乃中國目前壓倒一切的任務。 我曾寫評論認為,所謂“階段性穩定市場措施”早已窮盡,硬著頭皮再打政策救市牌,不過虛張聲勢爾爾。大伙兒想想,除了“暫!边@類招數,很大程度上形同“花瓶”的證監會還能推出何種實招? 然而,事物總是運動發展的,有道是“東方不亮西方亮”——股市也一樣,正呈現頗令人玩味的“此消彼長”。 胡潤的確是個人物,他對中國國內股市的陰霾全然不顧,以獨立的市場價值觀和他的那一套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按部就班、從從容容地推出第二份《胡潤資本控制50強》排行榜(研究報告),告訴中外股民一個“此消彼長”的故事。 被胡潤鎖定的“50強”,80%系國內在海外上市的民企,背后站著50個企業家或企業經營團隊,控制了86家上市公司和3053億元的流通市值,總體上表現卓越,正在引領中國內地企業大步走向全球資本市場。 我找來胡潤一年前發布的那份同類排行榜進行對比,發現第二份排行榜比第一份大有“進步”。這個“進步”指的是“50強”的構成和“身體素質”的不斷改善。 譬如,“50強”中的國內在海外上市公司一年間又新增13家,入榜門檻也從2003年的10億元抬高到2004年的19億元,雖然“50強”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總數只增了4家,但所控的流通市值卻猛漲了83%。其中,陳天橋所控股的盛大網絡是市場表現最好的企業,其漲幅較同期市場指數漲幅高出260%,盛大還是榜上第一家收購韓國上市公司的企業,它于2004年12月初收購了Actoz Soft,而這個韓國公司之前一直與盛大有法律糾紛。 “身體素質”的改善還反映為“良幣”驅逐“劣幣”的態勢:譬如,2003年位列榜首的唐萬新、唐萬里,因德龍系崩盤而遭驅逐,另一位落榜的者則是原啤酒花的董事長艾克拉木.艾沙由夫,此公因巨額債務被迫流亡海外…… 胡潤與我喝茶時曾說:“目前大陸企業通過股市融資只占所需資本的4%,鑒于大陸股市的‘臟、亂、差’,大陸優秀企業急需進入海外資本市場。我做的榜,反映出大陸民營企業積極走出去的強烈趨勢,‘50強’是引領者,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正是未來中國的故事! 與胡潤多次交往后發現,他是個有思想的旁觀者,我不認為他對中國民營企業的期待是一種“圓滑”的“外交辭令”——為我這個中國朋友留點面子。我覺得,胡潤的“50強”排行榜像面“鏡子”,國內股市上千家上市公司不妨拿來照照各自的“容顏”。 我還希望國內的證監會也借著這面鏡子好好看看:為什么同為民營企業,一旦跳入國內股市這口“染缸”,多半被染得渾身漆黑。反過來,為什么民企一旦選擇海外上市,多半總能規規矩矩做事,管理者則往往老老實實做人。 這種南柑北枳的現象提醒我們注意,其實,此民企與彼民企的質地并無大異,此老總與彼老總的人品也大致相當。同理,國內的證券監管與國外的證券監管名稱相同,監管效果卻大不相同,個中原因,關鍵在于設置股市的出發點不同,上市的目的不同。 如果繼續堅持“抽”中小股民之血幫那些永遠也脫不了困的國企之困,倘若繼續容忍甚至默許那些代表各類既得利益集團的“壟斷資本”在股市“呼風喚雨”,恐怕不但“千點論”會得到應驗,股市總崩盤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此看來,改變國內股市的游戲規則,惟有從破除股權分置,果斷實施全流通始。 中國股市監管,到了痛下決心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