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信失去了羞恥感 股市信用就是效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6日 15:18 證券日報 | |||||||||
□ 本報記者 錢鳳元 雞年開年不說好聽的,卻說信用問題,何故?這是因為千萬年來負責司晨的雞最講誠信。 筆者以為,中國古老的“信用”一詞,與現代經濟學有不謀而合之處:信用,就是誠
為什么諸多政策措施對當前的股市影響不大?為什么資本市場出現了持續低迷?為什么經濟生活呈現出高耗低效的特征?這些可歸結為整個社會經濟的信用基礎出了問題。 20多年前的中國,到處可看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等大興土木之舉。那是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中國為經濟建設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人們明白,沒有通路、通電、通水、通信……平整土地就沒有工業生產,就沒有經濟建設。那是個百廢待興的歲月,當時經濟發展遇到的“短板”太多了。20多年過去了,有形的“短板”我們基本補上了,然而,在經濟發展中無形的“短板”又成為經濟發展新的絆腳石,信用問題是當前最為突出的羈絆之一。 近兩年來國家的“審計風暴”人們記憶猶新,社會更多的認為那些問題是腐敗行徑。其實,這也是政府的信用問題。春節剛過地方傳來消息:陜西省2004年共審計單位和項目6690個,查出各類違規行為金額44.5億元。或許有人要問:為何從中央到地方的審計檢查中,幾乎總是“逢查必獲”呢?審計長李金華說: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也就誰都不得罪了。這句無奈之詞折射出我們社會的信用到了何種程度呢? 廣東一家公司騙貸六七十億元,東北一個支行被卷逃十個億;證券賬戶大量資金被盜用;大量股票被盜賣;委托理財雞飛蛋打……上市公司和證券投資機構的信用是社會信用的集中反映。春節前20天,10多家上市公司驚爆高管涉及大案。2月15日陜西媒體報道,曾經“輝煌”過的上市公司達爾曼(資訊 行情 論壇),其老板許宗林人大代表資格剛被“叫停”,該公司身后有巨量銀行壞賬,其“信用”記錄將載入中國股市史冊。信用丑聞連綿不斷,春節后有報道稱海南航空公司在證監會專項檢查中查出4.4億元違規資金及隱瞞關聯交易等丑聞。 香港交易所人士日前在談及內地一家銀行股權糾紛時說:“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是誠信。香港交易所不是仲裁機構,但是如果他們認為一個申請上市的公司有問題的話,他們有權審核任何想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對于他們來講,公信力是最重要的。” 信用問題始終是社會的焦點。然而,這個焦點問題社會死說活說感到疲沓和麻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去年11月報道:“誠信展”遭遇冷遇——他們采訪了北京展覽館“2004中國誠信建設成果展”,該展覽門可羅雀,展館內一些企業代表閑坐無事,玩牌打盹。六部委局辦聯袂打造的展會免費參觀人們也懶得光顧,焦點成為冰點,這是“六部門誰也沒有想到”的。 人們對不守信失去了羞恥感,這是更可怕的。不久前多家銀行共享不誠信之徒的黑名單,居然有人出面說這是侵犯隱私權。囚徒沒有困境,管理陷入困境。我們社會的誠信是否面臨崩盤的危機呢? 大量簽約,然極少履約。到處承諾,卻極少踐諾。假冒偽劣,招搖過市。吹牛拍馬,大行其道。這是我們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為此,我們的經濟增長要在含水分的數字背后付出沉重的代價。三尺之冰消融,需要大量時日。 信用就是效用。不講信用不僅不能給社會帶來效用,還會帶來麻煩和災難,因此,對社會而言,負信用的人帶來的是負效用。對失信之事之人必須曝之以光、繩之以法。信用建設不能再停留在道德層面,必須從制度上全面系統地作為社會的基礎設施來認真建設。 令人欣慰的是,正在緊鑼密鼓修訂之中的《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增加了許多信用制度建設的內容。據稱新《公司法》就增加了支持揭內幕,追究惡意大股東等內容。但愿以后修訂刑法和民法時,也把信用的制度建設作為重大課題。 失晨之雞,思補更鳴。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