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即將發布4月份CPI、PPI數據之際,市場將更多目光聚焦在PPI(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多家機構預測4月份PPI走勢可能在3月份下跌的基礎上繼續下探,一定程度上凸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預測,4月份PPI環比略有下降,同比下降約2.1%。
PPI亦稱生產者物價指數,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企業經營者的原材料購買行為。如果這一指數比預期數值高,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這一指數比預期數值低,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此前數據顯示,2013年3月份PPI同比下降1.9%,環比與2月份持平。
“受國際經濟弱復蘇影響,2月下旬以來的CRB現貨綜合指數與國際油價表現以下行為主,國內油價已在3、4月連續兩次下調;而3月國內制造業PMI購進價格指數繼續回落至50.6%;此外一季度低于預期的工業生產與消費數據顯示PPI回升仍具壓力。”報告稱。
中金公司的報告則認為,受3月份PMI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下跌影響,預示4月PPI環比和同比將出現較大跌幅,環比跌幅可能高達0.7%,同比跌幅可能擴大至2.8%。
資料顯示,4月PMI購進價格指數時隔7個月再次落入收縮區間,40.1%的低值為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專家認為,購進價格的回落,一方面反映國內需求疲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全球經濟復蘇力度不足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工業品價格的大幅回落,進一步消除CPI上漲的憂慮,工業品通縮將取代消費品通脹成為當前市場更擔憂的事。”中金公司經濟分析師趙揚認為,工業品價格的通縮,將導致企業庫存投資疲弱,可能形成總需求進一步下滑的惡性循環。
“由于全球經濟預期同步下調,4月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明顯下跌,從而帶動PPI可能出現2.8%的降幅,并將維持L形底部。”聯訊證券經濟分析師楊為敩預測。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PPI同比漲幅已連續六個季度低迷。PPI同比下跌從2011年四季度開始,去年四季度雖趨于平穩,但并未出現像樣的反彈。截至目前PPI已經持續六個季度低迷,較2011年9月的高點下跌3%以上。與上一輪PPI下跌(2008年10月-2009年3月)相比,本輪跌幅雖然較小,但持續時間之長,為過去十年所未見。
“未來短期PPI還將持續面臨輸入性緊縮與弱需求的雙重壓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隨著美國經濟有所企穩、國內需求逐步轉好、國內外流動性較為寬松等積極因素作用的顯現,年內PPI回升依然可期,不過同比增速由負轉正的時點可能推延至三季度。
趙揚認為,受到制造業通縮壓力的影響,未來我國貨幣政策出現微調的可能性將有所增加,但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央行將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信貸指導的微調來維持較寬松的流動性,以支持實體經濟。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