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證券 孫建波 秦曉斌 王皓雪
核心要點:
金融危機之后,全球進入滯脹時代,股市進入震蕩時代,連續兩年上揚的美國股市勢必大幅調整。
滯脹時代沒有大危機,但總是看不到希望。美股正處于這一震蕩時代的頂部區域!中國卻在底部挖坑。
債務性通脹是全球的唯一出路,中國是全球滯脹的成本重災區。國內政策制定應有全球政治思維。
1.事件
2011 年8 月8 日無疑將是載入史冊的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在經歷了一周的調整之后,繼續深度回調。以美國為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創出2008 年12月1日以來的最大點數跌幅。道瓊斯指數跌634.76 點,至10809.85點,跌幅5.55%,為去年11月以來首次跌破11000 點,并加劇了上周的跌勢。
自2008 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社會一直在討論是否有二次危機,或者二次探底。在持續的寬松政策刺激下,二次探底遲遲未來。但是,根據李嘉圖等價原理,從政府財政的角度來看,現在透支的,將來總是要還的。2011 年的8月,到了清算的時候了。此時,人們不得不面對2008 年討論的一個話題:全球經濟增長的科技動力是否毫無希望!
2.對美國國債評級下調的點評
上周,我們發布了報告:《適應滯脹,適應震蕩》。系統地闡述了我們幾年來對滯脹的認識:全球已經走到了計算機時代的巔峰,工業生產體系的規模難以維持高增長,利潤率正在下滑。
對當前美國國債評價下調事件,我們的看法如下:
(1)政治游戲的味道更濃厚
美國當前的主權信用評級下降,正如我們之前所調侃的,是一場政治游戲。
當美國政府負債累累的時候,顯然繼續寬松是必然選擇。但如果美國政府直接地實施寬松政策的話,將會指責為“對全世界的不負責任”,開動印鈔機將是不道德的行為。
如今,當美國政府的債務錯問題了,繼續寬松將是眾望所歸。此時,越是寬松,就是越負責任的行為。美國政府將“負責任地繼續寬松”。
(2)經濟本質:不是現狀很壞,而是看不到希望
當然,政府的負債占GDP 的比重之所以越來越高,更多的是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政府不得不舉債以實施寬松的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
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發達國家使勁全身解數,但并未使得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當然,這不是寬松政策的錯,如果采取緊縮政策,事情會更糟糕。
顯然的是,計算機科技驅動的長波增長已經走到了盡頭,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長波周期的“滯脹時代”。滯脹時代中,雖然現狀還沒有那么糟糕,但向前看,看不到任何希望。當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政府債務占GDP 的比重也就很難縮小。
(3)影響:短期恐慌,長期滯脹
債務如何才能變得安全?就是要使得債務總額與名義GDP 的比值變小。當然,縮減債務是人們能夠直觀想到的,這也是當前全球恐慌的原因:債務評級下調,政府信用降低,還要縮減債務,刺激經濟增長的宏觀政策將毫無作為。
但實際上,債務從來都不是如此變得安全的,債務要變得安全,是要讓名義GDP 這個分母變大。當實際經濟增長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名義GDP 的增長只能寄希望于通脹了。
于是,一個郁悶的時代開啟,滯脹時代正式來臨。
(4)如何看待滯脹時代的股市
我們在過去的報告中反復強調了“滯脹時代”也是“震蕩時代”。股市將處于長期橫盤震蕩中,當然,如果扣除通脹因素,將是一個大熊市。不過,股市是名義的。
美國股市經歷了2009年3月以來的大幅反彈,已經處于震蕩時代的高位區域,下調20-30%是正常的。而中國股市已經經歷了長期調整,當前正在接近低位區域,雖上行乏力,但在前期2319 點之下深度挖坑的概率應不大。畢竟,這個不是2008年底的大危機。
至此,回顧我們過往的研究工作,用力甚偏。年初以來應該把精力更多的放在“震蕩時代”的闡述上,而不應該過多地去試圖把握短期交易性機會;《大浪淘沙、尋覓新藍籌》更應該強調其中大浪淘沙的部分;《適應滯脹、適應震蕩》發布的時間過晚,對問題的嚴重性估計不足。
(5)中國:外圍帶動下的二次挖坑,郁悶的時候更應積極尋找機會。
再回過頭來說股市,當前外圍(特別是美國)處于調整初期,中國則是在外圍帶動下深度挖坑。至于這個坑能挖多深,難以估量。但隨著主要發達國家救市態度的明朗,這個坑不會挖得太久。外圍帶動下的二次挖坑,是災難,也是把握震蕩時代的長期機會,尋找價值股的難得機會。郁悶的時候,我們的工作不能郁悶。只有在郁悶的時候積極地挖掘機會,才能在危機過后獲得超額收益。
3. 前景展望
滯脹時代明確開啟。目前全球看不到科技突破的希望。從全球資本市場來看,美國股市經歷了2009 年3月份以來的長期上漲,目前處于震蕩時代的頂部區域,在債務評級下調的沖擊之下,短期出現恐慌性下跌,中長期出現較大幅度調整也是必然的。
美國債務評級下調,一方面影響到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價值;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經濟下滑也影響到中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覆巢之下無完卵。盡管A 股市場已經經歷了較大幅度調整,但在國際市場的壓力之下,必然繼續調整。
但畢竟當前只是2008年危機的余震,A股不會重蹈1664的覆轍,也很難在2319之下深度挖坑。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