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李長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
近段時間以來,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國八條”的指示精神,各地紛紛制定了相應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目前已有青島、上海、濟南、成都和北京等地出臺了具體的住房限購實施細則,限購、限貸、限價,措施之嚴厲可謂空前。而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在2月中旬之前需要出臺實施細則的城市至少有36個。由此可見,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已成燎原之勢。
可以預計,樓市在層層的政策重壓下低下“高昂的頭”是遲早的事情。與此相關的是,同為投資品的股市,會不會因此而受益呢?
毫無疑問,樓市出現實質性利空后,投資樓市的獲利空間將大大降低,所以一定會有部分炒樓資金轉向股市。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房地產運行數據,201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為5.25萬億元,據此測算,如果樓市調控將抑制20%左右的投機需求,那么相應擠出的樓市銷售資金將達1萬億元左右。除此以外,部分準備進入房地產領域的建設資金也可能就此轉向,成為進入股市的潛在資金。兩者相加,規模至少有1.5萬億元以上,相當于目前A股總市值的8%左右。
但是,樓市和股市的關系并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緊密。從長期來看,我國的股市和樓市是一種基本保持同步增長的態勢。但從具體時期來看,既有同步而行,也有不少背道而馳的時候。比如從2001年6月開始一直到2005年6月,上證指數出現了跌幅達到55.5%的深幅調整。雖然這個時期的樓市有一定的漲幅,但真正的加速上漲則出現在股市下跌了3年以后的2004年;從2005年6月開始至2007年10月,滬深股市出現了“井噴”行情,上證綜指上漲幅度超過600%,但此時的樓市并沒有像想象的那樣出現下降,而是同步出現了大幅飆升的情景。最近的例子則是,去年11月份以來,股市一路下跌,并至今沒什么起色。但此時的樓市在政策的阻力中依然“牛氣沖天”,房價屢創新高。
由此可見,股市與樓市之間并不必然存在著此消彼長的“蹺蹺板”關系。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作為投資品,股市和樓市受到宏觀調控的影響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政策緊縮時股市和樓市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政策寬松時有可能股市和樓市“雙燕齊飛”。
其次,兩者的投資(或者投機)周期不同。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中,進出手續較為簡單。相比之下,樓市的買賣周期則要長得多,且手續較為繁瑣。投資者想要迅速在樓市和股市中進行大規模的資金轉換,要付出較高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股市能否吸引樓市資金,在于股市是否有更高的回報率。資本是逐利的,樓市擠出來的資金特別是大資金有很多的出路,比如可以投資實業,也可以炒礦、炒金、炒匯,還可以到國外投資。在目前的市況下,股市低迷不振,缺乏賺錢效應,對大資金明顯缺乏吸引力。
所以我的結論是,打壓樓市未必就一定利好股市。不過,要引導更多的包括炒樓資金在內的場外資金進入股市,必須先提振股市的信心,在經濟快速增長和企業盈利能力增強的情況下,使投資者有更好的回報。如此,樓市資金才會源源不斷地涌入股市,股市的春天才會真正來臨。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