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蕓茜 張漢澍 北京 上海報道
中國前8個月的外貿增長在港口的火爆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9月24日清晨,《華夏時報》記者來到洋山深水港,這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兩大核心港之一。正值中秋節小長假的最后一天,仍然可以看到一批批運載著貨物的大型載重車輛在港口駛進駛出。
一位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節前的兩天碼頭裝卸徹夜不眠,來來往往的貨運卡車依次排開能蔓延好幾公里。
就在這來來往往的貨運卡車和徹夜不眠的碼頭裝卸聲中,上海港在今年前8個月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了驚人的1907萬標箱(TEU),一舉超越新加坡港,首次加冕全球吞吐量第一大港。
“上海港成為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完全受益于整個外貿。”航運專家吳明華對記者說。外貿整體復蘇本是好事,但是中國的出口企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近日來人民幣的連續升值已經讓企業微薄的利潤消失殆盡。
9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6997,連續第九個交易日上漲,進入“6.6”時代。雖然隨后兩天中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小幅貶值,但是短短半月時間內,人民幣升值幅度已經超過1.5%。
23日,面對美國國會對人民幣匯率的連續施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美國出席聯大會議期間表示,中國目前無法承受人民幣大幅升值。
這一輪人民幣升值壓力,從經濟角度來說,明顯源于中國出口的大幅增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美貿易順差累計達到1145億美元,占中國順差總額的90%。因此,進入9月,一系列經濟爭端圍繞匯率展開,匯率已經成為中美經濟的焦點問題。
本報記者采訪到的多位外貿專家都認為,若美國就人民幣問題對華制裁,中美之間很可能爆發大規模貿易戰。但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并不高,中國政府目前對于中美關系釋放的是不緊張也不對抗的信號。
人民幣匯率的博弈,是一條漫漫長路。
脆弱的復蘇
9月21日,據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和組合港管委會數據披露,上海港8月貨柜吞吐量達264.1萬標箱,不僅創下單月的歷史新高,還連續第五個月超越新加坡港。綜合今年前8個月,上海港總吞吐量達1907萬標箱,略勝新加坡港的1901萬,首次超過新加坡港,成為全球最大港口。
港口的繁忙直接反映的是中國外貿的大幅增長。海關統計,1至8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8755.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增40%。其中出口9897.4億美元,增長35.5%;進口8858.4億美元,增長45.5%。
然而這一系列完美數據下的中國出口企業日子卻過得并不輕松。連日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讓很多企業推遲或干脆放棄出口訂單。
從事鞋業加工的虎門天意童鞋制造廠經理沈路告訴本報記者,一筆100萬美元的訂單,利潤也就是三四十萬人民幣左右。而近期人民幣升值超過1.5%,利潤一下子就蒸發了20萬元人民幣,再扣除工人工資等各種費用后,最后所剩無幾。“再這樣下去,還不如去賣白菜。”沈路說。
因此,面對美國國會對人民幣匯率的連續施壓,中國政府態度頗為強硬。溫家寶在出席聯大會議期間表示,中國目前無法承受人民幣大幅升值,大規模升值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份關于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影響的調研顯示,39.7%的出口企業所能忍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是2%以下,而目前57%的中小型出口企業稅后利潤率集中在5%以內。
緊密升值
當中國企業還在為如何保證出口利潤而煩惱時,來自美國的匯率挑戰已經逼近。
“當失業率達到10%的時候,政治家們可能會失去理智。”如今,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這句話在失業率高達9.6%的美國得以應驗,迫于就業和中期選舉壓力,美國國會再次將矛頭對準人民幣匯率。
一方面,中美雙方政府層面頻繁做出互不相讓的表態,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幣匯率又連續創新高,此輪中美匯率博弈愈發微妙。
9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250,較前一交易日走高128個基點,這是該中間價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創下匯改以來新高紀錄。
美國當地時間9月15日至16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緊鑼密鼓地召開了3場人民幣匯率聽證會,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出席聽證會并作證。蓋特納公開表示,對人民幣“升值過慢”不滿。這是自2010年3月以來美國國會再次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發難。
不過與上次不同的是,這一次人民幣出現連續上漲行情。9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次一口氣急升113個基點,報6.6997,連續九日上漲。但九連漲還是沒有讓美國人感到滿意。
9月23日,參加聯合國大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總理溫家寶正面對話人民幣匯率問題。兩國高層之間的正面交鋒備受關注,大家都希望二人的講話可以透露出兩國政府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奧巴馬向溫家寶強調:“在未來數月希望看到人民幣更快、更大幅度地升值。”而溫家寶總理重申了中國將繼續匯率機制改革的意愿,同時表態,造成美方對華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兩國貿易和投資結構。
“中國政府表面態度強硬,實際采取的政策卻是暫避鋒芒。”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教授陳琪對記者說。
在陳琪看來,近日來人民幣升值屢創新高,中國已經給了美國當局“面子”。既然美國敦促人民幣升值是出于選舉需要,那么人民幣就象征性地小幅連續升值,以示友好。同時,從我國領導人近期公布的訪美行程來看,中國對于中美關系釋放的是不緊張也不對抗的信號。
可以預見,在本周溫奧會晤后,10月中旬的美國財政部報告、11月G20政府首腦首爾峰會、同月的中美商業貿易聯合委員會等等時點,都會看到有關人民幣匯率的博弈。
按照蓋特納的說法,馬上要有一套組合拳敦促人民幣升值,比如美國還會把人民幣匯率拿到20國集團峰會討論。
匯率戰背后的貿易戰
如果拋開美國中期選舉的背景,中美匯率戰的實質仍是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
200天,這是一個時間差,是從周小川行長今年3月6日表態“特殊匯率機制遲早也有一個退出的問題”,到6月19日央行正式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再到9月10日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九連漲之間的距離。
在這200天的時間里,中美明里暗里唇槍舌劍,但人民幣就是咬緊美元不放,而另一邊中美貿易順差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對美國出口1785.7億美元,進口640.4億美元,貿易順差1145.3億美元。特別是8月份,中國貿易順差收窄至200億美元,但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占順差總額的90%,占比較7月份三分之二左右的水平明顯上升。
中美之間的巨額貿易順差直接引發了美國政府對人民幣緩慢升值步伐的失望情緒,因此美國國會有可能立法對中國控制匯率的行為進行制裁。
提高人民幣匯率難道就是改善美國貿易赤字的靈丹妙藥嗎?“我們了解美國政治的本質,在這個時候,人民幣匯率問題就會成為替罪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2010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如此對本報記者表示。
同一天,商務部發言人姚堅在例行發布會上也明確表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反映了雙方經濟的一個方面,現在全球的貿易中,中國對于美國是有順差的,但對于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都有大量逆差,如果以貿易平衡來斷定人民幣匯率,認為中國通過操縱匯率獲取貿易上競爭優勢的話,就完全失去了判斷的依據。
因此,雙方博弈,貨幣是否升值,最后還要看兩國之間貿易博弈的結果。
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東亞太平洋局高級投資官員李耀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升值應當從我國購買能力、生產能力、消費能力三個因素來考慮,若不考慮清楚,貿易博弈最終的結果會以失敗告終。至于未來人民幣走勢,李耀認為,從政治壓力方面來講,人民幣未來仍會小幅升值;但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已經有出口型企業承受不了。
陳琪也認為,在目前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小幅升值,有助于緩解外部的壓力和矛盾。如果人民幣不升值,美國還會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向中國施壓。在后危機時代,各國的經濟前景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經濟方面的紛爭對于任何國家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