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信貸頻頻放出天量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及個體經營者融資難的問題。相反,民間借貸意愿強烈,投資性融資趨勢明顯。但受股市可能觸底反彈預期影響,大量閑置資金從民間借貸市場退出,伺機進入股市的意圖明顯,造成民間借貸難度加大,利率走高。這一現象加重了企業負擔,并驅使部分銀行信貸資金變相流入民間借貸市場,引發銀行貸款風險。專業人士建議
從規范、監管、創新三方面著手,逐步化解當前民間借貸風險。
民間融資意愿強烈借貸利率“逆市”攀升
山東銀監局以黃河三角洲某縣為樣本,通過對中小企業、城鎮居民、農戶和個體工商戶這一傳統“融資難群體”民間融資情況調查發現,當前民間借貸需求十分旺盛,其發展勢頭明顯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截至今年3月末,山東銀監局所調查的10家個體工商戶和20戶城鎮居民中,銀行貸款總量下降了960萬元,而同期民間融資總額達到1082萬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8%。而在所調查的50戶農戶中,銀行貸款下降約50萬元,親朋好友之間借貸總額上升了65萬元。銀行信貸與民間融資間此消彼長的變化趨勢明顯。
與此同時,大量閑置資金從民間融資市場退出,資金提供主體更多傾向于高風險高收益領域,加大了民間融資難度。截至2009年3月末,調查縣儲蓄存款較年初增加2883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6823萬元,增量資金中活期存款占比較高,資金持有者等待時機進入股市的意圖明顯。
受民間借貸呈現出“賣方市場”態勢的影響,民間借貸利率高企。調查顯示,在基準利率大幅下調背景下,民間借貸利率不降反升。目前調查縣民間借貸平均利率區間保持在年利率13%-15%之間,短期(6個月以內)農戶貸款利率更是高達15%-17%。部分企業還反映,2007年以前用15%的年息就能很快融到足夠的生產資金,現在用20%的年息也難以保證足夠的生產資金。
民間借貸“賣方市場”潛伏三大風險
記者調查發現,由當前特殊經濟形勢催熱的民間借貸“賣方市場”雖然短期內能夠緩解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融資難題,但從中長期來看,民間借貸“賣方市場”潛伏著三大值得關注的風險。
首先是容易引發債務糾紛。民間借貸本身手續簡單,缺乏管理和法律約束,出借人往往缺乏對欠款人的信用狀況、還款能力以及借款用途的綜合考量,缺乏動產或不動產抵押。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民間借貸期限逐步由臨時性周轉向長期投資方向發展,期限多在1年-2年之間。融資半徑也從原來的小范圍擴大到鄉、縣一級,少數已經發展到了縣外,金額也由過去的幾千元發展到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因此借貸風險大大增加,一旦發生欠債不還等糾紛時,暴力催收現象很可能升級,對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部分加重了企業負擔,妨礙國家產業機構調整。由于民間借貸利率過高,導致借款企業財務支出額度進一步增大,壓縮了利潤空間,甚至出現利潤負增長,不利于企業健康發展。而且民間借貸中貸款的中小企業超過1/3來自國家限制的“兩高一資”行業,借貸雙方在協議簽訂之初就已為資金的安全性埋下了潛在風險。
最后,容易導致信貸風險“間接傳導”至銀行系統。受民間借貸利率高企的驅使,一部分發展前景好、資產質量高、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在獲得了充裕的銀行信貸支持之后,將信貸資金轉往其開設在其他銀行的賬戶,然后將貸款轉借給其他關系戶,造成銀行信貸資金間接參與民間借貸。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運行不夠穩定,效益受各方因素影響較大。在企業效益較好之時取得貸款外借后,一旦企業效益下滑,或外借企業到期不能歸還借款,最終風險仍將轉嫁至銀行。
民間借貸待規范“融資難群體”盼創新
山東銀監局局長周忠明認為,當前形勢下,面對民間借貸出現的新情況和潛在的風險,建議國家一方面通過法律法規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加強對銀行信貸資金的監管力度,另一方面仍要繼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滿足正當的民間信貸需求。
第一,建議盡快出臺《放貸人條例》,為民間借貸合法定位,將民間借貸納入國家金融監管體系,明確從事民間借貸的范圍和準入條件,設置禁止類條款;同時加快《反高利貸法》等其他有關民間借貸的立法進程,引導民間借貸規范發展,對攫取高額暴利的放高利貸者堅決予以打擊、取締。
第二,建議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對貸后檢查重要性的認識,加大貸后檢查執行力度,杜絕信貸資金外流。對企業轉出信貸資金至他行賬戶時,應從嚴把關,要求企業說明轉賬理由并提供合理依據,轉賬依據如不充分,應拒絕辦理。轉賬后,應要求企業第一時間提供信貸資金運用情況及相關銀行會計憑證回單或企業內部作賬憑證。如發現企業挪用貸款,應暫停為其辦理授信,敦促其籌措資金提前還貸,以此杜絕信貸資金間接流入民間借貸市場。
第三,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疏通融資瓶頸。民間借貸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家主體金融機構對縣域特別是鎮村支持仍然不足,從而給民間借貸提供了空間。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快小企業專營機構的建設步伐,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放寬中小企業信貸準入條件,開辟信貸綠色通道,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讓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業及個體經營戶及時得到信貸支持。與此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還應積極開發符合企業、公眾需求的金融理財產品,積極引導民間資金流向正規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