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脹:資本與勞動力回報率失衡的糾偏(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5:39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多種因素促消費需求增強 利用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GDP等于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之和,而我國的消費、投資和凈出口這三者中,消費對GDP貢獻度在不斷下降,2006年,消費占GDP的比例下降到50%,遠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而投資的貢獻度則高達43%。 我國過去這種以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轉變是當前經濟的發展方向。2003年以來,消費品零售無論是名義增長還是實際增長,都呈上升趨勢。 我們預計,未來消費需求增強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勞動力收入增長會直接拉動消費需求。在資本和勞動力回報失衡的糾偏過程中,消費需求增強是必然會出現的現象。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和流動性的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大大增強。 其次,充裕的流動性在漲價預期下轉化為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需求增加與勞動力成本提高共同推升物價,而物價上漲會導致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多來年我國貨幣供應量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但卻沒有發生通貨膨脹,原因之一是居民消費意愿低,貨幣流通速度低,大量貨幣沒有充分參與市場流通。這種現象的風險在于,一旦人們產生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就會急于將手中的貨幣兌換成商品,大量積攢在居民手中的貨幣迅速投入周轉,從而引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又會進一步加強居民的消費意愿,進而循環放大。 此外,政府促進內需的政策也頻頻出臺。進入08年,國家開始在農村實施“四減免”、“四補貼”政策,啟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設立“家電下鄉”試點,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在城鎮,政府連續上調最低工資線和基本養老金標準,擴大城市最低保障規模,上調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推進基本醫療保障等等。這些政策都直接或間接地起到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勞動力價格上漲和消費需求增強是引發本輪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其內在原因在于資本和勞動力回報率的長期失衡,正是這個失衡的糾偏過程引發了通貨膨脹。 通脹將持續較長時間 當找到了通脹的真正原因后,中國通脹的未來趨勢就能夠比較容易地判斷。本輪通脹的核心原因在于勞動力價格提升及消費需求增強,這一趨勢是解決我國諸多經濟矛盾的根本方法之一,提高居民收入和促進內需也是現階段國家政策倡導的重點。這表明,通貨膨脹的促發條件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因此通貨膨脹也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 本輪通脹是對經濟體內在矛盾的糾偏,因此不能單純依靠貨幣政策解決。當前,我國很多企業正面臨勞動力和原材料的雙重漲價壓力,而我國的出口額占GDP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出口退稅及人民幣升值的作用下,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正在被壓縮。在因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體產生動蕩與國內雪災的雙重壓力下,國內從緊的貨幣政策也已經開始顯示出一定的靈活性。 我們認為,從整體趨勢而言,物價上漲的趨勢不會因短期的價格管制等手段發生明顯轉變,持續的物價上漲仍將長期存在。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