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長期投資機會的源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5日 11:43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蔣國云博士 全球宏觀經濟對我國有利 全球產業分工的格局日益明確。自冷戰結束后的20多年時間里,全球范圍內普遍實施的市場經濟體制和信息通訊技術革命,構建了全球化的制度基礎和物質基礎。跨國公司則根
美元資產的泡沫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國際分工和全球化的產業轉移決定了美元貶值的長期趨勢。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國家作為跨國公司制造業的主要生產加工基地,必然直接導致東亞國家的貿易順差和美國的貿易逆差。從美國固有的宏觀經濟結構來理解,美國低儲蓄率是高消費的結果,不僅形成了美國強勁的內需和凈進口需求。在中印等發展中大國對石油、礦藏等資源需求強勁增長和投資不足的背景下,美元貶值將加劇全球美元資產泡沫化的趨勢。對中國的啟示是今后3-5年宏觀經濟必須依靠非貿易品部門的拉動作用———啟動內需。 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正逐漸改變整個世界經濟的運行格局和游戲規則,歐洲和日本地位的下降是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不管是制造業還是采掘業,世界各地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中國和印度的聲音,供給與需求的格局發生深刻變革:原有體系是全球資源供應歐美日三大經濟體,中國和印度是資源的提供者。而現在,中國和印度加入全球資源的需求方,而供給方并沒有增加;歐洲和日本在缺乏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地位下降是不可逆轉的。 中國宏觀經濟出現新現象 自2002年中國經濟啟動新一輪中長經濟周期以來,經濟的周期性特征越來越不明顯。我們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原因:一是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在2005年已經超過了70% ,并且這一趨勢還在不斷加深,以美國為首的強勁外需增長構成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外部穩定器;二是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快速提升,在固定資產投資領域,國有經濟成分已由90年代初的66%下降至2004年的35%,民營經濟的壯大導致投資決策更加理性;三是經濟的內生性增長動力日趨強勁,經濟結構更加合理,GDP調整后一、二、三產業占比為13%:46%:40%,工業投資和服務業投資比例的此消彼長必然使得經濟的波動性大為減弱。 高增長并沒有伴隨高通脹。本輪經濟周期持續的低通脹、高增長的運行特征與歷史上的大多數經濟周期相比截然不同。一是房地產、汽車、通訊設備等終端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它構成了經濟體持續高速增長的真實物質基礎;二是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導致PPI難以向CPI傳導:上游能源、礦藏和運輸瓶頸抑制了中游制造業產量的擴張,并使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下游過度競爭導致的過剩局面又抑制了價格從中游向下游的傳導;三是貨幣政策控制得當。 消費需求增長的力度和持續性被低估。我國長期以來的高投資率和低消費率一直為外界所詬病,但我們認為中國的消費需求增長的力度和持續性被低估了。從韓日產業結構升級的歷史看,從重化工業化的中期開始,消費率進入一個顯著上升的過程———投資導致財富不斷積累,從而增強了真實消費能力,并促成消費結構升級。2005年全國經濟普查的結果證明了這一點,2004年中國人均GDP由1276美元上調為1490美元,1993-2004年按照12.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計算,相當于少算了1年左右。我們預計今后10年消費率將由2004年調整后的37.8%逐漸上升至43%左右。(待續) (作者是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