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宏觀研究 > 正文
 

梁海三:中國經濟穩中有降 軟著陸可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10:14 證券日報

  □ 上海中期 梁海三

  2005年對中國經濟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中國GDP保持快速增長,同時成功地抑制了通貨膨脹,經濟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理想的發展態勢。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物價水平等重要指標穩中有降。筆者認為如果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及國際經濟不發生重大變化,2006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健康成長,“軟著陸”可期。

  去年經濟總體運行良好

  2005年在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作用下,中國經濟繼續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在合理調整中實現了高增長。從經濟運行的總量來看,全年經濟增長的波動幅度不大,第一、二、三季度GDP分別增長9.4%、9.5%和9.4%,相對平穩。預計全年GDP增長9.4%左右,同比微降0.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總體上延續2004年以來的調整走勢——小幅回落,比新一輪增長的峰值2003年一季度同比增長10.3%回落了1個百分點。

  從2001-2004年消費物價指數月度數據上看我國通貨膨脹有抬頭趨勢,但從1990-2004年消費物價指數年度數據上可以看到我們剛剛走出長達6年的通貨緊縮,2004年CPI上漲只能定性為反彈,今后是否連續上漲或拐頭向下重新筑底尚有待觀察,得出通漲已形成趨勢的結論是草率的。

  2005年CPI的走勢基本印證了筆者的判斷。除了年初略有反彈之外,2005年 CPI一路走低,9月份甚至跌到1%之下。全年物價水平指數增長估計在2%之內,物價壓力有限,通貨膨脹的危險已非主要危險,通貨緊縮的陰影又一次浮現,成為經濟分析的熱門話題。

  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是導致此輪經濟局部過熱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逐步落實到位,2005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較前兩年相比有了明顯下降,并呈現穩定波動態勢。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房地產投資增長過快,而房地產泡沫嚴重,對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令人高興的是2005年國家對房地產投資采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11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23.6%,比年初回落了3.6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1.7個百分點。受宏觀調控以及地方政府、房地產商和消費者預期變化的影響,房地產投資回落幅度可能加大。

  2005年工業增加值在較高增速上波動趨于平穩。經季度調整后的工業增加值增速經歷了2004年前高后低的增長后2005年呈現出前低后高的增長。2005年消費需求繼續平穩增長。自2004年4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突破11%以后,一直保持在12%-13%的高位區間。預計消費品市場全年增長13%左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比2004年加快1.8個百分點。

  2005年出口明顯回落,下半年出口增長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近期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速度,從而降低我國的外貿需求。加之受2004年四季度基數過高、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加大等因素影響,四季度出口增長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不過,前三季度出口一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為全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2005年我國出口將再次實現較快增長,預計全年出口增長25%左右,進口增長18%,貿易順差創歷史紀錄,達790億美元左右。

  從貨幣供應來看,M1同比增長11.6%,M2同比增長17.9%。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增長幅度高于預期目標。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同比增長18%,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3.5%。

  總體來看,2005年經濟總體運行良好。宏觀調控有保有壓,GDP增速回落,通貨膨脹警報解除,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穩定增長,國內消費需求逐漸增強,經常賬戶盈余將創出歷史紀錄,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加快,“寬貨幣緊信貸”局面不改。

  2006年經濟穩中有降

  目前,許多專家和機構發表了2006年中國經濟預測。大部分的意見認為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下降,有學者認為2006年經濟回落幅度會比較大,并產生嚴重的通貨緊縮。筆者贊同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回落的看法,但不認為幅度會很大,相反這恰恰是此次宏觀調控的目標。產生嚴重的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可能是軟著陸,各項經濟指標回落至調控范圍之內。

  經過幾年的大規模投資,在中國經濟的許多重要領域中相繼出現產能過剩,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別是在許多工業品市場上較為突出,且有加大的趨勢。

商務部最近公布的《600種主要消費品和300種主要生產資料商品供求狀況調查報告》稱中國商品市場出現部分行業庫存增加、供求關系發生逆轉的情況。600種主要消費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只占26.7%,供過于求的商品占73.3%,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

  由于商品供過于求,絕大多數下游企業將因為利潤下降和資金緊缺降低投資積極性。而下游企業的投資下降,將導致對上游產品的需求下降和上游企業的效益下降,最終導致包括上游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投資積極性的下降,而企業投資熱情的降溫必然帶來整個投資增長的減速。

  然而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目前處于重化工業化階段,裝備工業及汽車工業等加快發展成為一種內在趨勢,企業需要大量增加設備投資和技術研發支出。同時,城市化加快會使住房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水平10-15%。而經濟結構全面升級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大力發展作支撐。這些都是投資保持長期較快增長的根本動力。

  2006年作為新的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一些跨五年計劃的大項目及新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將會繼續增加投資或逐步開工,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也將保持一定力度,用于繼續增加社會發展、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及中部崛起的基礎性投資,這為2006年投資繼續保持適度快速增長提供了可能。上述兩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筆者認為2006年投資可能有所下降,但回落將是小幅度的。

  消費方面,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連續17個月保持12%-13%的增長態勢,表明我國消費已經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通道,2006年仍將繼續在上升通道中運行。隨著居民收入繼續增加,新消費熱點汽車、住房、旅游、電子通訊、文化休閑等將繼續在大城市家庭中普及并進一步向中等城市更多的消費群體擴散,消費增長動力較強。當然,由于企業效益下降,就業增長較慢及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會制約消費增長潛力的發揮。因此2006年城鎮居民消費將可能與2005年基本持平。

  2006年我國出口的增長將會下降,從超常規增長期向平穩增長期轉變,主要是受以下幾個因素制約。首先是國家對能源和資源密集型商品出口將受到越來越多的政策限制;其次是2005年有許多商品出口大增是因為按照WTO協議,國際市場對我國產品的限制消失了,而2006年這種“政策型”出口將消失;再次是人民幣可能持續升值,對一些出口起抑制作用;最后是國際貿易摩擦不會減少。

  這兩年我國經濟運行中有一個突出的矛盾,即煤電油運的瓶頸問題。隨著國家加大在這些領域的投資,煤電油運的緊張狀況已有所緩解。2005年全年煤炭需求增速有所緩解,國內需求同比增速從2004年的13.14%下降到2005年的7.60%。2005年7月中旬以來,山西、山東、河南、安徽等主要產煤區的煤炭出礦價格降幅達到10-20%,煤炭庫存開始增加。煤炭運輸增速高于煤炭需求,水運增速達20%,供需緊張局面進一步舒緩;電力供求缺口縮小,2005年投產裝機容量達7000萬千瓦,電力供求缺口約2500萬千瓦時,電力供應緊張程度低于2003和2004年,缺電的省份從2004年的25個減少到目前的少數省份成品油需求也有所回落,同比增長從2004年的17.9%下降到2005年的7.6%。煤電油運緊張狀況的緩解為2006年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我國經濟增長在2006年將穩中有降。雖然不排除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但從這兩年的經濟走勢中我們見證了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有效性。筆者認為至少在目前階段由于中國經濟未完全市場化,政府有形之手仍將威力巨大。現在政府手中調控手段還很多,向上向下調控余地很大。例如居民對住房的內生性需求非常大,只要稍稍放松房地產調控政策,投資就會產生明顯反彈。因此2006年對中國來說仍將是較好的一年,各項指標將理性回歸,經濟逐步軟著陸,產生嚴重通縮可能性很小。

  中國因素主導商品價格

  2003年以來,世界范圍內的商品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許多投資者將原因歸結為“中國因素”,即中國作為初級產品的消費大國,對全球商品市場的供求格局和市場價格的影響不斷加深,甚至成為價格上漲的一個關鍵因素。

  然而,2005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逐步落實,中國經濟增長下降,而商品價格卻依然牛氣沖天,這充分地說明了國際市場中的所謂“中國因素”,主要是國際基金利用其對資本嫻熟的運用和對大資金的掌控能力,通過期貨市場獲取巨額收益的一個借口。

  上面已經分析了2006年中國經濟將進一步回落,因而從基本面角度不支持商品價格繼續上漲。但由于國際投機基金規模龐大,且已經形成了價格上漲的思維定勢。因此筆者預期在2006年中,主要商品如銅、石油等的價格將寬幅、劇烈振蕩。投資者可能會看到令人炫目的上漲,也可能會看到巨幅下跌,如一天之內下跌幾百美元/噸(銅),近十美元/桶(石油)。風險防范措施在2006年對投資者來說可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