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宏觀研究 > 正文
 

中國產能過剩而非經濟過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3日 16:50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 羅伯特·休伯羅曼 范文仲/文

  中國的問題是由于過度的投資導致多個產業產能過剩。面對這個問題,中國企業選擇減少進口,同時增加出口,接受較低價格而并非減少生產量。房地產市場的逐漸降溫、國外需求的減弱、貿易保護主義聲浪的再次崛起,都有可能使中國產能過剩的狀況更加嚴重

  中國經濟常被形容為“過熱”,也就是需求大過供給。不過,我們認為,目前中國的問題在于過度的投資使多個產業產能過剩,而本地需求無法消化供應量。面對這個問題,中國企業選擇減少進口,同時增加出口,接受較低價格而并非減少生產量。我們把中國于2005年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增長值從之前預測的3.5%調降至2.2%,并預測央行今年將不會調升利率。我們預計今年中國經常賬戶盈余將會從2004年的690億美元擴大至100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5%。這將無法平息全球貿易保護的聲浪。我們對中國2005年GDP成長預測維持先前的8.8%,但認為實際增長有可能會低于預測。事實上,我們已將中國2006年經濟成長預測從8.5%調降至8.0%。

  中國的工業產品產能大大提升,但其中最主要的需求來源——房地產市場,卻在同一時間逐漸降溫,在某些沿海城市房價下降很快。這個特別的組合將會使中國產能過剩的狀況更嚴重。

  中國的投資風潮于2002年開始。雖然中國政府對一些產業如鋼鐵業、鋁業、水泥業、汽車業及房地產業提出過度投資的警告,但政府的應對政策卻因2003年SARS的爆發而延遲。2004年1-4月期間,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在礦業、電子業、化工業、運輸業及工業器材業大量投資的帶領下,年成長率達到43%。中國政府于去年實行一系列緊縮政策,如:銀行借貸額度管制、提高利率及銀行儲備金比率。這些政策使得2005年1-4月間,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年成長率減緩至26%。不過我們認為,一切似乎來的太遲。中國目前產能過剩,投資相對于GDP的比例已高達44%,而且還在成長。

  去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蓬勃,使得投資過剩的問題更加難以被控制。這不只使得房地產投資過熱,許多上游制造業持續建蓋更多的工廠、添置設備,忽視政府的緊縮政策。至2005年3月前的3年期間,上海的房地產價格飆漲了71%;全國上漲了24%。2005年1-4月間,中國房地產投資年成長率已減緩至28%。然而國家統計局的官員近期表示:“目前的官方統計數字并無法真實反映房地產市場現狀。”從我們最近到中國觀察到的實際情況似乎與官方數字有別。

  中國政府最近打擊房地產炒作的多項動作并不讓人意外,政府3月份提高了房屋貸款利率;4月份上海市公布房屋擁有人必須在付清房貸后才可以銷售房地產。并從6月1號開始,全國的房屋擁有人如在兩年內賣掉房產,必須加付5.5%資本增值稅。這些嚴格的政策似乎頗為有效。1-4月,上海住宅區的房地產市場年成長率趨緩至7%。據媒體報導,上海與北京5月份房屋交易量下降超過40%。

  房地產市場降溫很有可能會使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更嚴重,尤其當消費需求并無顯著成長。今年1-4月,中國零售銷售量年成長率達12.0%,只比去年同期的10.5%高一點。事實上,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工業材料及用來生產資本密集產品的機械設備上,而并非消費性商品。奇怪的是中國工業生產并未減少,4月份年成長率上揚16%。我們認為,原因是中國采用減少進口,增加出口并同時削價的方式來解決供給過剩的問題,而并非減少生產量。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的庫存/出口比例并未上升(庫存4月份年成長率達到20%,不過銷售成長卻因為海外出貨而成長更快)。

  中國的貿易收支由2004年1-4月110億美元的赤字轉為2005年1-4月210億美元的盈余,主要是產能過剩的產業帶動所造成的。中國5月份的貿易盈余達到90億美元,也是歷史上第三高單月貿易盈余。另外,生產者物價指數回穩,使得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于4月份減至1.8%。在鋼鐵業方面,出口價值于今年的1-4月成長了259%(年增率) ,使得鋼鐵業成為中國貿易盈余成長的第二大動能。但同時,中國的熱軋鋼卷進口價格于本月下跌了27 %。

  實際上,中國藉由出口處理生產過剩的產品,加上其在電子產業逐漸升級的趨勢,都造成廣義機械及運輸設備的貿易收支由2004年1-4月11億美元的赤字轉為今年1-4月148億美元的盈余。這也顯示,中國已轉為資本密集產品的凈出口國。

  中國的GDP增長似乎有下降的趨勢。房地產市場方面,薪資的提高與快速的人口都市化,應該能確保軟著陸,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經濟增長迅速減慢的可能性。另外,國外需求的減弱或保護貿易主義聲浪的再次崛起,都有可能局限中國出口生產過剩貨物的能力,這將迫使中國生產者采取大幅度的削價或減少生產數量。

  (作者羅伯特·休伯羅曼、范文仲分別為雷曼兄弟公司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和宏觀經濟學家。左上圖為范文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