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強大背后是盈利能力的缺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4日 17:46 證券導刊 | |||||||||
華 聲 提要: 隨著中國公司海外兼并的胃口越來越大﹐這條亞洲巨龍好像一夜間變得富有而強大﹐但現實似乎并非那么樂觀。
在海外人士看來﹐隨著中國公司在企業兼并方面的胃口越來越大成為每日的頭條消息﹐亞洲最大的這條巨龍似乎突然之間變得既富有又強大。在中國的石油企業中國海洋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簡稱﹕中海石油)上周出價185億美元競購美國的加州聯合石油公司后﹐這一觀點變得更加不可動搖。 但深入了解中國的內部情況后就會發現﹐中國的情況并沒有那么樂觀。中國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相信﹐這類大張旗鼓的海外收購與其說是出于宣揚中國實力的需要﹐倒不如說是有助于應對一個迫在眉睫的難題﹕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正在日漸下降。事實上﹐中國企業正是因為在國內市場的盈利能力不足以及其它經濟原因才奔赴海外尋求收購機會的。 里昂證券(亞洲)駐香港的首席經濟學家吉姆.沃克爾(Jim Walker)說﹕“中國正在耗盡利潤﹐盈利能力的消失將導致下一次經濟低迷。”在他看來﹐中國企業一方面面臨著投入成本和員工工資的不斷上升﹐另一方面它們由于害怕失去市場份額和客戶又不愿意上調售價﹐這種兩頭受堵的窘境使中國企業備受煎熬。 與此同時﹐中國日漸收緊的貨幣政策也開始顯效。這一政策在為投資狂熱降溫的同時也對國內的市場需求起到了冷卻作用。這意味著﹐中國的企業老總們不得不破天荒地關注起資金成本和資本收益了。 里昂證券(亞洲)通過調查發現﹐今年4月有近一半的中國企業報告說投入成本正在不斷上漲﹐但卻只有18%的企業計劃提高售價。截至去年年底﹐在國內股市上市的23類企業中有14類宣布利潤下降。與此同時﹐制造業的產能卻在繼續迅速擴張﹐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已經擁有年產轎車600萬輛的能力﹐而中國市場的轎車年需求量只有300萬輛。 據沃克爾說﹐房地產業在中國經濟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日漸增大。以中國東北城市哈爾濱為例﹐這座在中國的地位與美國“銹帶”城市類似的邊城似乎不應該是一個孕育房地產泡沫的地方﹐但如果要當地人開一份本市最富有人士的名單﹐你會發現房地產開發商總是在名單上位列前茅﹐這些人用借來的錢建起一幢幢豪華公寓和寫字樓。 最近的這些事態發展使人不禁擔心﹐中國許多城市在某些方面可能正在重現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的1996年的曼谷。 與亞洲許多城市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時的情形一樣﹐拜放貸方面大手大腳的國有銀行所賜﹐中國企業往往能夠很容易地獲得資金。即使是那些因中國慷慨的招商引資政策而來華投資的外國公司﹐低廉的籌資成本也是吸引它們前來的重要因素之一﹐與低廉的用工成本不相仲伯。 沃克爾說﹐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國企業普遍重視做大而不是做強令他擔心。“我從亞洲金融危機中得到的一個教訓是﹐如果在資金使用方面不存在約束﹐企業就會不把錢花完不罷休。在泰國﹐企業直到完全喪失盈利能力時才停止過量投資。”沃克爾說。 直到最近﹐中國國內的借貸成本還是如此低廉﹐以致企業沒有什么節約使用資金的內 在動力﹐相反它們卻有強大的投機動力。Victoria Capital駐香港的負責人約翰尼斯.斯科特(Johannes Schoeter)說﹕“如此多的人手里有流動資金﹐房地產開發商和國有企業手中的流動資金超出了它們的實際需要。” 仍然缺乏有效信貸控制的國有銀行體系一直在為中國的房地產開發狂潮輸血打氣。雖然國家規定貸款規模要與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價值相適應﹐但通過人為虛增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價值﹐開發商往往可以完全依賴貸款完成房地產項目的建設﹐它們還可以用得到的第一筆貸款作抵押向另外一家銀行貸款。而銀行也樂于放貸﹐因為降低它們壞帳比率的一個方法就是增加貸款總額。 當然﹐有些房地產開發活動是理性的。在繁榮的沿海城市和首都北京出現房地產開發熱是有道理的﹐畢竟2008年之前的奧運熱潮正在席卷北京。而在某些內陸城市出現房地產開發熱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些城市正開始從外商直接投資中受惠﹐而新一代企業家的崛起也導致社會財富增加。 不過﹐市場和行政的力量目前已結合起來以阻止過去幾年中那種超寬松的資金供應局面再繼續下去。中國央行在最近一份報告中已經對過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和低質量經濟增長所蘊含的危險發出了警告。 中國政府將如何拿捏其對經濟的管理將對世界其它地方產生影響。如果政府的剎車力度不夠﹐投資過熱的局面將會繼續下去。如果剎車力度過大﹐國內需求將進一步下降﹐中國的大量產品將不得不由國際市場更多消化﹐而世界其它國家在吸收中國的產品方面已經不堪重負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