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宏觀研究 > 正文
 

FDI大量涌入金融風險分析及應對策略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8日 14:09 證券導刊

  周思聰      武漢大學金融系

  提要:2004年,我國FDI利用額已達到535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FDI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也代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和不確定因素。

  2004年,我國FDI利用額已達到535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這些直接投資行為給我國
的經濟運行帶來了重大的影響,不僅微觀經濟變化很大,而且給宏觀經濟領域和貨幣金融領域都帶來始料未及的影響。FDI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國民收入提高的同時,也代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和不確定因素。

  FDI風險分析

  一、FDI引進給金融安全帶來風險

  (一)金融市場對外開放與內部體制轉變的非均衡性造成的威脅

  中國加入WTO后,金融市場對外資開放步伐加快,在華投資的金融機構的數量和種類迅速增加,其業務范圍和規模也在逐步擴大。中國金融監管體系很不健全,金融秩序特別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秩序比較混亂,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對中國的金融安全將構成嚴峻的挑戰,加大中國金融宏觀調控的難度。貨幣政策調控和對資本流動風險控制的難度都將加大。

  (二)債務和金融危機風險

  不少國家積極引入FDI主要是看中其資金的穩定性。因為在FDI的前提下,當經濟環境發生不利變動時,國際投資者無法迅速將手中的工廠,股份,合作企業有效地變現。因此,所謂的穩定性強不過是因為投資者無法在短期內對經濟條件的變動作出反應而造成的流動性差。基于FDI金額巨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FDI投資者往往要求高回報率,對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率有較高要求。因此,有學者指出,FDI追逐利潤的特性決定FDI不是類比債務,它具有長期債務的性質,國家有可能因為這種債務引起金融危機,甚至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二、FDI對我國貨幣供給的影響

  (一)大量FDI的涌入通過儲蓄與投資增加了我國的貨幣供給

  在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尚處于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投資需求旺盛。雖然國內的儲蓄率一直穩定增長,但由于我國金融體制存在的問題,需要發展的行業與企業往往難以從銀行貸到所需的資金,這就增加了對外資的需求。在我國,國內的儲蓄和引進的外資結合就滿足了這種投資需求。FDI的引入在促進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國民收入增長的同時,也會促使儲蓄水平的提高。可以說,以FDI形式進入我國的資金是非可控的外來貨幣供給的增加。

  (二)F DI的注入引起我國資本的外逃,降低了我國的貨幣供給

  一方面,FDI造成外資企業所具有信息優勢,使得FDI過度投資對國內資本產生擠出效應。對外國投資者而言,能夠掌握企業的管理控制權,能夠獲取第一手的信息資料是比股權更重要的東西。FDI通過總部在東道國目標企業內派駐管理人員等形式實現對目標企業的控制和管理。FDI投資者實際上成為企業的管理或管理參與者,他們比那些股票持有份額較小的國內投資者擁有信息上的優勢。在投資機會一定的情況下,FDI的過度投資也會對東道國的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從在某種程度上剌激了我國的資本外逃。

  另一方面,FDI技術引進對國內資本也產生了擠出效應。我國大力引入FDI,除了看重FDI的引入能夠彌補我國的資金缺口之外,還希望能夠通過FDI,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減少國內的開發成本及研發的時間成本。但是,先進技術的FDI流入,也意味著一種比國內企業成本更低的生產方式或方法的進入,它使得國內該行業原有企業的繼續生產和R&D投資變得無利可圖,因而不得不退出該產品的生產,把這個行業讓渡給國外的FDI投資者。也就是說,FDI憑借自身技術上的優勢,在產品市場上對國內老企業有一種“擠出”效應Crowding Out Effect。

  (三)FDI會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加從而引發通貨膨脹

  外資的大量流入會增加我國的投資規模,引起我國投放的人民幣配套資金數量的膨脹,導致我國貨幣當局增加貨幣供給,從而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大幅度增加,最終引起物價的急劇上漲,導致通貨膨脹和國家經濟生活的劇烈震蕩,對我國國家經濟安全造成不利影響。

  三、FDI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一)FDI利潤匯回及其金融風險

  自1998年起,每年的FDI均在200億美元之上,最高的當年收入達到了280億美元。1995年至2002年FDI的收益總量為1285億美元。其中80%的收益轉化為利潤進行了再投資,僅有20%的收益匯回。外商FDI的收益占我國實際已用外資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1999年更是達到了70%。一旦外商增加利潤匯回比率,甚至將利潤全部匯回母國,我國將面臨FDI流入量減少,流出量增加的雙重影響。今后的5到10年我國利用FDI的數量還將以每年5%到10%的速度增長。而且今后FDI投資于服務業的比重將不斷加大,這些行業的周期短,收益高。有學者估計,到2006年,中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總額可達8000億美元,若外商按照其年利潤率的10%匯出其投資收益,則每年約有800億美元的外匯匯出,大大超出近年年均吸引外資400億美元的水平。這無疑將會帶來中國國際收支的逆差壓力。

  (二)FDI的盛行改變我國原有的國際收支平衡

  目前,中國是貿易與資本雙順差,外資流入已成為中國國際收支順差主體。有學者認為:中國的雙順差反映了存在于中國市場中的巨大扭曲,中國以后有可能由于出口導向形成貿易順差,卻因為外資企業向外匯出巨額投資利潤導致經常項目逆差。目前,中國FDI存量超過5000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回報率在13%-14%左右。即使按10%計算,每年也要從中國匯出500億美元的利潤,這需要5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來補償。如果當FDI目標于中國內市場,則可能致貿易逆差,經常項目嚴重逆差。外資企業的貿易逆差和外商投資利潤的集中匯出將使中國的國際收支面臨失衡的風險。

  四、FDI對我國外匯儲備及匯率的影響

  (一)FDI利潤匯回影響我國外匯儲備

  FDI利用引致的利潤匯出會使我國外匯存量相應減少。外商直接投資有先期資本流入和后期資本流出的問題,利潤再投資只是推遲了利潤匯出的時間,并使得利潤的匯出更加集中。現在外商年均利潤再投資已超過了100億美元,積累到一定規模,有可能超過國家可動用的外匯儲備的數量。如果形勢發生動蕩,外商突然集中進行兌換匯出,將對我國的整體經濟運行會造成極大的不穩定影響。雖然我國的外匯儲備高達6000億美元,但如果到時候不足已應對突然地集中增加對外幣的需求,則會出現由外匯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

  (二)FDI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外資的增多增加了我國的外匯供給,使人民幣面臨大幅度升值的壓力。眾所周知的外匯占款,是我國貨幣供給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作為一個管理浮動的國家,我國必定會通過改變外匯占款的數量來控制我國的匯率穩定。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中央銀行被迫大量購進外匯并拋售本幣,以圖通過被動干預使本幣匯率的實際升幅減小。然而,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被動地大量買入外匯將導致“外匯占款”渠道基礎貨幣供給的大量增加,從而導致貨幣供應量嚴重失控。

  關于FDI的建議

  雖然FDI存在著一些不利影響的存在或不可控制的因素,但我們不能否認其積極作用,對于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我們也不能任由其自主變動,應根據FDI的作用結果再對這樣一些經濟變量作些提前量的準備或事后的一些調整,既達到利用FDI的積極作用,又不會影響到整體經濟的運行控制。

  一、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

  加快我國金融市場內部體制轉變。政府應加緊繁榮國債二級市場,加速發展我國的公司債券市場,發展嚴格的信用管理機制和評級機構。

  控制債務,降低風險。借債在很長時期內一直是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20世紀90年代以后外商直接投資這種類長期外債已逐漸成為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債務安全指標,中國對外債務規模合理,有足夠的償債能力。但是,我們仍要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政府應保質較低的外債水平,銀行必須制定清晰明確的債務管理策略。

  二、合理利用外資,防止過度FDI投資

  在利用外資時,應當,固定資本投資主要靠內部積累,讓整個金融盡量處于“高儲蓄率—高投資率—高經濟增長率—高儲蓄率”的良性態勢中,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引導外資的投資方向;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防范和化解風險。

  外資的引入應該有總量的控制。在對國內的資金進行充分挖掘利用的基礎上,來引入資金彌補我國建設資金的不足。避免造成一方面我們在引入資金, 支付昂貴的利潤回報,另一方面,國內的資金卻大量外逃,得不到或相應更少的資金回報的矛盾狀況。

  我國在引入外資的政策上還應注意調整。在總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對外資的優惠政策應適當減少,更應避免超國民待遇的出現。而且各地區在引入外資的均衡方面也應注意協調,避免內耗。

  三、均衡引導FDI資金的流入流出

  FDI日后可能出現的集中匯回是應該高度注意的情況。大量的利潤的匯回會造成大量的外匯的需求,從而通過我國的外匯占款的改變突然大幅地改變我國的貨幣供應,會造成我國整體經濟的大幅波動。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匯回利潤的波動趨勢,另一方面制定政策時應引導外資企業均衡地流入流出。

  四、科學地運用外匯儲備來化解風險

  今年年底,金融服務業將面臨進一步開放,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下,以獨立的貨幣政策實現匯率穩定與利率目標將受到嚴重制約。因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實物經濟活動將有一部分被金融經濟活動所融入,使傳統的宏觀經濟政策失去了原有的威力,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對各類金融大規模投機活動的調控也將顯得乏力。為此,必須要有適度的外匯儲備,要科學地運用匯率政策。保持充足的資金儲備以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和效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頭文字D》
網絡竄紅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購石油公司
理性購車完全手冊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秦腔》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