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全球儲蓄不斷上升將持續壓低實際利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6日 13:18 證券導刊 | ||||||||
提要: 在亞洲和歐美,實際利率及通脹率不尋常地低,即使全球經濟在過去七季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強勁的增長,并且能源價格高企不下。我認為不斷上升的全球儲蓄將持續壓低實際利 摘要與投資結論 結構性和周期性動力把收入重新分布予擁有高儲蓄率的群體。這些群體包括(1)大宗商品出口國;(2)低收入出口經濟體;和(3)高收入家庭。此因素導致實際利率繼續維持在歷史低位,即使在需求經歷了過去幾十年來最強勁增長的情況下。 英語系經濟體的儲蓄率下降是由于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和消費同時膨脹而造成的結果。盡管重新分布的收入大部分被儲蓄起來,也就是說英語系經濟體不斷擴大的貿易赤字并非目前實際低利率的直接成因,來自這些經濟體的強勁需求仍然是促使收入重新分布的主要因素。 在現行商業周期,實際低利率是創造需求的關鍵;主要是房地產和耐用品的需求。在發達國家,受到實際低利率的鼓動,人們對第二居所或汽車的需求成為內需的新源頭。對房地產的投機性需求是另一個重要的需求來源。此等需求與基于利率偏低而引起的存貨累積相似。 我認為目前的商業周期與由存貨波動主導的科技周期很相似。當周期逆轉,存貨求售套現,經濟將會隨之收縮。 實際利率是如此地低! 縱觀各地的收益線,實際利率是不尋常地低。全球經濟在過去七季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強勁的增長。而通脹率也不尋常地處于歷史低位。這種景象看來明顯有別于之前的商業周期。 不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經濟體曾在1988和1994年出現實際負利率,當時這地區正經歷雙位數的通脹增幅。目前的平均通脹率為3.2%。我們留意到該地區的通脹率正明顯上升。但這并不像它過去所曾經歷的實際低利率情景。 目前,地區內的實際利率沒有上升。即使美聯儲已從谷底調高利率175個基點,東亞經濟體仍然不為所動。相對溫和的通脹勢頭和大量的資金流入,有效阻止了區內央行緊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雖然該地區的實際利率可能已低無可低,它將很大可能繼續處于歷史性的低水平。 美國的短期實際負利率維持了約三年。美國上一次的長期實際負利率周期出現在1974-80 年,當時通脹率平均為9.3%。相對于增長率或實際利率,美國現行的3%通脹率是十分的低。尤其令人驚異的是,美國的經常賬目赤字已擴大至相當于GDP的5%,同時美元持續走低。 歐元區的實際政策性利率已持續兩年接近零的水平。在經常帳有盈余、強貨幣和低增長率的情況下,實際低利率可以說是合乎情理。歐元區GDP在過去三年增長了3.7%,跟日本的差不多,但明顯低于美國的10.9%和東亞(日本除外)的22%。從2001-04 年,歐元升值了約30%,而同期歐元區經常帳盈余平均相當于GDP 的0.6%。當然,與日本的情況相似,偏低的實際利率反映了歐洲增長乏力的形勢。 總的來說,實際利率在本周期向零靠攏。它反映對沖基金的大規模增長及它們進行的龐大利率差價交易(carry trade)。鑒于金融市場日趨強大,個別經濟體欲實行獨立貨幣政策并取得成效已越來越困難。 收入再分布拉高儲蓄率 高增長與實際低利率是一個不尋常的結合。它應該反映了投資下降的壓力,或是儲蓄上升的壓力。日本是唯一投資需求明顯疲軟的主要工業國。從2001-04年,它的投資與GDP比率平均是24.4%,低于之前年份的28.6%。美國的同比數字為15.6%對15.7%;而歐元區則為20.3%對21%。鑒于中國在這兩個時期的固定投資與GDP比率上升了6個百分點,因此談不上實際低利率或投資需求疲弱。 在我看來,一切皆源于儲蓄率上升。收入受到結構性和周期性動力的影響而重新分布是原因所在。首先,天然資源價格的大幅度上升把收入轉移至新崛起的大宗商品出口國。美國商品研究局(CRB)指數已上升了約50%。以翻了一番的油價為例,它把每年2,200億美元的收入重新分配予非洲、拉丁美洲、前蘇聯以及中東等國家。 大部分新崛起的大宗商品出口國近年都遇上收支失衡問題,并且需要收入來修補其資產負債表。商品價格上升正好給他們如愿以償的機會。三大英語系經濟體(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去年的貿易逆差高達7,900億美元。亞洲和歐元區去年的貿易順差總和是2,750億美元。新崛起商品經濟體占了余下的順差份額,這些錢起到了修補資產負債表的作用。同時,這些經濟體的國內投資也重新活躍起來。因此,受惠于商品價格回升的額外儲蓄額超出了它們的貿易盈余。 鑒于英語系國家的貿易逆差幾乎相當于新興經濟體的額外儲蓄,實際利率不會因此上升。當新崛起的商品經濟體全面修補了它們的資產負債表后,上述貿易赤字將給實際利率構成壓力,并把額外收入轉化為消費。由于這些經濟體不認為商品價格高企會持久,我認為在現階段它們將不愿意把出售商品的錢花在消費上。當它們的外匯儲備持續上升到某種程度時,它們也許會認為已建立足夠的保障并開始消費。實際利率也將隨之上升。我們無法預測這一天何時到來。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英語系國家將通過貿易赤字以換取讓經濟持續運行所需的資金。 第二,經濟增長份額對制造業出口國的傾斜(主要是中國)同時也拉高了全球的儲蓄率。以中國的總體儲蓄率為例,它已從2001 年的40%上升至2004年的約50%。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經濟占全球經濟約13%。因此,中國的總體儲蓄率增長相等于占全球儲蓄率增長的1.3 個百分點。 除了上述兩點,家庭收入的持續兩極化也許是導致全球經濟儲蓄率上升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低息率是拉動房地產上升周期的主要原動力。收入兩極化也有可能是主要因素。我們可以從消費向高檔豪華和低檔廉價兩大支流擴展明顯看到。這可能是由于全球化帶來對低技術工人需求競爭日趨激烈以及高技術人員工資上升所致。高收入家庭擁有較高的儲蓄率。 商業周期將隨通貨收縮而終止 供應全球化的結果正在帶來世界范圍內工人議價能力的不斷降低。實際工資增長在此周期遇到很大的阻力,看來增長應不高于2%。從亞洲、歐洲以至北美洲,實際工資難有較快的增長。事實上,在過去七個季度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強勁的增長后,工資仍然穩定如昔實在非比尋常。 在壓低通脹方面,收入兩極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消費者鑒于加薪步幅緩慢而對價格更為敏感的同時,大型跨國零售商因而擁有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它們具有最大優勢,可從像中國這樣的出口經濟體套取各種生產力效益,然后以較低價格向消費者提供所需。全球化與大型跨國零售商是有效壓低通脹的最佳搭檔。 低通脹和實際低利率已引發了大規模的房地產和汽車消費熱。隨著需求組合向第二個居所和第二部汽車轉移,來自額外購買的邊際效益下降。維系這種需求的融資成本甚至更低。當每個家庭擁有更多的同類產品時,情況便日益與存貨累積相似。此外,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需求 – 形式上是存貨的一種– 乃推動現行需求增長周期的主要動力來源。目前的經濟周期猶如曾經的科技行業大規模存貨周期一樣。正如在科技行業中一樣,通貨收縮是周期逆轉的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