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征/文
大額資產減值損失常常會對公司當年損益造成重創,但作為一種會計估計,這類損失并不需要支付現金,那么對于判斷企業價值而言,對EPS的顯著影響和對現金流的毫發無傷之間究竟哪一種更為真實呢?此外,減值損失的資產來源也十分復雜,既包括無法收回的賬款、價格下跌的存貨,也包括瀕臨報廢的固定資產、虧損巨大的長期投資等。不考慮減值沖回等盈余調整的伎倆,上述差異在價值判斷中是否也應對應不同的分析邏輯呢?
對于此類財務數據的解讀,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給出了一個基本原則,即在當前商業條件持續存在的假設前提下把握“預示的盈利能力”。換句話說,對各類資產減值進行具體分析和區別處理的重點,在于減值背后的具體原因對投資者判斷企業持續盈利能力所造成的影響。
2008年,賽迪傳媒(000504)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35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68%。按照公告,公司在當年年底委托資產評估公司對子公司北京賽迪經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全部股東權益進行評估,并按照評估結果與賬面凈資產的差額,對形成該股權投資時支付溢價造成的商譽計提減值近8300萬元,從而使該部分商譽的累計減值達到1.39億元。
實際上,導致賽迪傳媒2008年大額計提減值的這部分收購溢價,在2000年就已經發生,只不過在當時的財務報告中,賽迪經緯的名稱為北京中計報投資有限公司,而在原會計準則下,收購溢價以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的形式出現,并在約定的年限中進行攤銷。賽迪傳媒對商譽的減值處理基于管理層對商譽對應資產未來盈利能力下降的判斷。“預測確定凈現金流量,采用收益現值法”是上述評估過程中的主要方法。
顯而易見,對于那些對該企業有充分了解的投資者來說,巨額減值只不過是將之前對企業預期盈利能力的判斷顯性化了,而對這種判斷本身并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因此,在對該公司的分析中,將這部分減值損失剔除以反映企業當年的真實盈利更為合理。
賽迪傳媒對商譽計提的減值在分析邏輯上還算清晰,但對四維控股(600145)的減值理解似乎就沒有那么簡單了。該公司2008年共計提資產減值近1.97億元,約占當年營業收入的88%,其中的1.75億元來自存貨。按照公司公告,由于金融危機導致出口業務大幅萎縮,造成大量產品積壓,因而對產成品計提了大額減值準備。
一般來說,類似這樣的存貨減值,屬于對未來若干年度盈利能力下降的集中處理,由此形成的財務數據不僅在當年混淆了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而且還將導致未來若干年損益數據與企業真實盈利狀況的扭曲。
但在四維控股這一個案中,公司在大額減值之后,隨即開展的股權轉讓以及與上述減值資產相關的衛浴資產剝離,可能使上述減值處理已經超出了純經濟分析的范疇。
總體上講,上市公司在單個年度計提的大額減值損失都具有上述特點,造成減值的因素一般早在減值實際計提之前就已經反映在謹慎投資者的價值判斷之中了,最終是否體現為對財務數據的實際影響對這些投資者來說無足輕重,所影響的無非是如何看待和處理公司當年以及未來若干年的財務數據,以探究企業實際盈利能力的大小。
這一原則也有例外。四川長虹(600839)曾在2004年大額計提減值損失37億元,其中近26億元是由于公司的美國進口商APEX公司無法全額支付貨款,因而對應收賬款計提減值。
這種減值與上述兩家公司所發生的資產減值的本質區別在于,對賽迪傳媒和四維控股而言,造成資產減值的因素并不會引起歷史損益數據的扭曲,而四川長虹應收賬款的巨額減值說明企業歷史若干年的收入、利潤指標都存在較大水分,這不能不引起投資者對其真實持續盈利能力的再次審視。■
(作者為北京中能興業投資咨詢公司業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