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沃倫·巴菲特
申萬巴黎基金
一手導演美國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的前納斯達主席伯納德·麥道夫于近日承認所有指控,震驚世界的麥道夫騙局至此劃上句號。這個時間跨度長達20年、涉及金額高達500億美元的投資圈套,受騙名單從華爾街到好萊塢再到NBA,從投資公司到銀行業再到慈善業,從華盛頓到東京再到倫敦,橫跨半個地球。
為何有如此多投資者陷入麥道夫圈套?恐怕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投資者未曾真正理解其“投資模式”(將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
為了追求資金的穩定增長,巴菲特有個投資習慣,就是對于那些財務狀況、經營范圍等都不了解、不熟悉的公司從不感興趣。他解釋道:“它們超越了我的能力范圍。”
回到基金投資領域,我們應該吸取大師的經驗和忠告,要在充分認知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決策。投資的首要前提就是了解自己,了解投資對象以及二者的匹配程度。每個人處于不同的人生階段,有著相應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基金投資者應該加強對自身和產品的了解,并關注和定期檢視目標基金在同類產品中的收益水平是否穩定和具有潛力。
《華爾街日報》曾刊登過一個有趣的調查結果:“四分之一的投資者在不研究該基金財務狀況的情況下就簽支票投錢。將近三分之一的人不總是對基金經理的背景加以調查。6%的人在把錢交出去之前甚至都不讀一讀他們的招股書。”決定投資與否的關鍵因素是“你必須知道在做什么”,避免陷入麥道夫圈套!